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99645
重视体验,促进学生“内化”、“自正”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11期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教育活动,是情绪调节和情感体验,是心灵的沟通和理念的认同,而不是干巴巴的说教,也不是单纯掌握心理学知识。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心理实际,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具体情境和事例,寓教于乐,感染学生,使之懂得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道理,培养学生自信、自省、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它矫正了传统教育只考虑教育者的愿望,很少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的做法,摆正了施教与受教的关系。教师的责任在于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互动互助,找出问题及解决办法,让学生解决自身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内容的内化、自省、自正,完全决定于学生自己,这一切的关键则是学生本身的体验。

    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是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结合而产生的情感与意识,体验和经历这种鲜活的知识,令人印象深刻。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体验,强调学生参与活动、交流、操作和实践,在深刻体验、心灵感悟和生命活力的激发中,获得有意义的东西,改造和发展自我经验,与他人经验整合并内化,使学生从体验的层次深入到认知、身心和人格的健全与发展,促进其健康成长。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中蕴涵方法和策略,知情兼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则自然整合其中。自我体验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它能把一个人的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信念,伴随着自我评价形成自我监控的动机,可以起到维持某种行动,制止某种不良行为的目的。因此,重视创设条件,引起学生的自我体验,并不断使之维持和强化,可以促进学生“内化”、“自正”,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创设情境,观察体验

    情感具有情境性,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相应的情感体验。皮亚杰认为,任何学习都要从情境开始。心理健康教育要利用情感的情境性,针对学生实际与特点,创设模拟的、有趣的、动态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触境”生情,唤起自身的经验,兴致勃勃,专注投入,在情与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维持和强化情感体验,以情促知,使学生自我对照、自我检查和自我探索,对自身经验进行改组和改造,获得成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小品、游戏、竞赛、故事、音乐、图画、影视、参观和郊游等,是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如,设计《课堂红绿灯》的小品,模拟课堂中学生们遵守或不遵守纪律的情境,可触发学生对课堂纪律重要性的体验,从而检讨和改正自己不遵守纪律的行为;在《和筷子比力量》的游戏中,通过情境的观察,学生能体验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改正不团结的行为。

    感染迁移,以情达理

    情感具有感染性、迁移性。一个人真挚、生动的情感,容易打动他人,使之悦纳对方的言行;一个人有快乐的体验时,也容易敞开心怀,接近他人,接受其信息,故日:情理相融,情通则理达。师生间情感融洽,则互相悦纳,教育信息才能畅通。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运用人际情绪感染原理,对学生尊重、真诚、关注和共情,激起学生相应之情,积极参与学习、操作、辩论和竞争,师生之情融合,形成情感体验领域(情感场)的互促和共进。主要措施如下:首先,教师要热爱、尊重、信任和赏识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其次,教师要自觉加强人格修养,提高自身感化力,使学生产生崇敬的体验,并学习仿效;第三,教师要注意积累“爱”的细节,传递爱与教育的信息,如,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状态,以微笑、眼神、赏识和专注倾听等,给每个学生以激励,唤起学生的自尊、自信和愉快的体验。

    参与活动,同辈交流

    团体辅导是一种调动学生自身资源,进行积极的人际互动的过程。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降低心理防御水平,敞开内心世界,在互动互助中产生体验,改变意识、情绪和行为。因此,精心设计团体辅导活动对学生参与和体验非常重要。同辈伙伴有共同的爱好、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容易理解沟通,坦诚交流,达到互助,并增进自信自尊的体验,在互相交流、示范和借鉴的基础上,实现自助。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或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主角,精心设计团体辅导活动方案,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师引导下围绕学生问题平等对话,让每个学生在每个环节都活动起来,在自由和轻松的气氛中,在同辈交流中,分享各自的经历和体验,产生心理暗示、传感效应和团体动力,并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和理解,以人为镜,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然后调整自己。如,主动积极的学生给退缩和消极的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助人者也从受助者身上得到启示或警醒。学生在训练中看到自己行为的实际效果,获得体验,自信上进,从而达到互促共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是说教,而是采取弱控制的策略,自始至终以简练的语言或非语言方式(接近、抚摸、手势、专注、点头和微笑等)启发和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要说话,都有话说,轻松愉快,积极地参与和体验,把所获得的感受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安全和信任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或改变行为。大量实践经验表明,学生在团体训练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和心灵震撼是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

    营造氛围,潜移默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教师要尽量淡化和转换“教人者”的角色,尽量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使之消除防御状态,展露自己的体验和最真实的自我,让大家看清“卢山”真面目,获得准确评价反馈,学生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善自我。因此,必须创设信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安全感,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同时,良好的心理氛围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作用。营造氛围的主要措施如下:首先,学校和班级环境的建设和布置要净化、绿化和美化,悬挂适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名人名言及图画;利用走廊、墙壁和黑板报开设心理健康知识专栏,解疑释难,交流心声,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处景物都起教育作用;开设知心姐姐热线和信箱、红领巾广播站,用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图书,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读物,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怡情益智,健康心里,健全人格。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心境、情景和环境,把关爱、信任、共情、鼓励和支持之情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自信地做学习的主人。第三,要重视全员育人,合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与合作的人际氛围和情感场,使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能全方位地互相传递、影响、渗透和交融,对每个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第四,要指导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创设良好家庭氛围,如,创设安静的学习环境,满足孩子的求知兴趣,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加强自身修养,以良好言行影响孩子,注意亲子沟通、理解、鼓励和支持孩子,促其健康成长。 (陈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