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199616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12期
     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中学教师如何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灌输法

    课堂教学灌输法,是通过教授中学生系统的心理知识,使学生的心理发展从“自发”和“从众”走向“自觉”和“自为”。它以教学的形式出现,重在培养学生对心理的认知,而认知恰恰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基础和心理健康的起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灌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心理健康的内容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具体而言包括关于人的心理构成要素的一般知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知识、提高心理素质的知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它的实施需要配备专门的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实际状况传授心理知识,使学生把掌握心理知识和认识自己的心理结合起来。

    二、课外活动调节法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从课堂教学人手,而且还要从课外活动入手,因为课外活动同样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样需要学生的心理参与。 中学课外活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活动,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和文体类活动,形式有团队活动、校会班会和社会服务等。如果在这些活动中不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加以积极引导,活动目的就难以实现。在团队活动中,注意到学生心理状态的调节,可以使同学增进相互了解和同窗之谊,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如在我班组织的一次“唇枪舌战”辩论会上,学生不仅锻练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想像能力,而且还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和公平竞争的意识,这种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再如,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激发学生兴趣与加强学生思维品质训练结合。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中,气氛宽松,学生可以在自由的气氛中学习、研究和讨论,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兴趣的持久保持以及活动中的失败与挫折,对磨练学生的意志和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在文体类活动中,学生除可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拼搏精神外,还可以提高艺术修养和人文内涵,陶冶情操。

    三、师生互动交流法

    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硬空间”里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在师生关系这一“软空间”里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和调节,充分发挥师生间的情感效应,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够用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使学生在生活中鼓起风帆,在学习上倾注热情,在活动中奋勇当先,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与学生交流,给予尽可能多的关心和帮助,赢得学生的信赖,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随时为学生疏导心理困惑和调节心理状态。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推销”自己,主动找教师谈心,寻求教师对自己的帮助。在师生互动中,要注意公正平等,即: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加以关爱,而不能有远近亲疏,应杜绝“偏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营造氛围感受法

    前面谈到的三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都是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直接作用,是教师能够直接加以把握的教育方法。实际上,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相当程度上要靠学生自身的心理调节,因此,通过营造良好的心理活动氛围,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正确的心理感受,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方法。

    心理活动氛围主要包括校园环境和校风班风两个方面。整洁端庄、格调清新、气势恢宏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产生愉悦、向上的心理感受,因而,校园的建筑设计、布局和景点建设要从育人的角度出发,以增强学生良好心理体验为目的进行建设与改造,在整洁的基础上注重美化,提高校同环境的人文内涵,充实具有教育意义的校训、名言等宣传内容,使学生只要置身其中就能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从视觉冲击转化为心理感受,再转化为意志力量。校风班风建设是学校常抓不懈的环节,通过学校活动的各个环节所体现出来的广大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五、社团活动自励法

    人的心理活动关键是由自己把握,同一件事常常会使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得斯对此提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出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认为,个人情绪的好坏可以由自己掌握。

    一方面,普及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与课堂灌输形成互补作用;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在社团这一特定的人际活动圈里学会对事件的合理解释与心理调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社团活动自励主要是指后者,即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自觉提高心理素质。如在社团活动中,同学之间的相互批评是十分常见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同学的批评?有的学生认为批评是其他同学故意与自己过不去,因而情绪低落;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同学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而提出的批评,因而情绪稳定。我们要注重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心理体验引导到后一种良性情绪上来。 (唐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