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199598
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效应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1期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师生双边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的情感、态度对教学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情感具有迁移性:即已经获得的情感、态度对学习新知识会产生影响。这种迁移可能是积极的正迁移,也可能是消极的负迁移。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情感投资,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效应,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迁移,就能在师生之间产生良性效应,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创造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如果我们把语文课堂教学看作一个旅游观光的过程,学生感觉到教师是位和蔼可亲、阅历丰富的向导,那么,学生的情感就会受到教师影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努力尝试、付出艰辛后,就能饱览语文学习的风景之美。当教师情感的移入与学生情感的移出相互接轨时,师生配合默契、相互感应,双方均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教师心情舒畅,学生其乐融融,从而达到和谐共振的境界。

    二、善于自我调节情感

    教师的情感承担着调节师生关系的主要功能。教师只有用情感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内心需要,学习目标才能成为学生的现实需要。

    首先,教师要仪表端庄、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教师要抛弃课堂外的烦恼,力争豁达开朗,保持乐观情绪。反之,教师这轮“太阳”黯淡无光,课堂也会阴云密布,紧张、压抑的气氛是情感交流的大敌。学生往往将真情实感隐蔽起来,代之以假性的认真、严肃和谨慎。

    其次,当教师期望学生做到的目标难以实现时,教师要防止自己的挫折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的滋长。可用暗示或自我暗示防止自己负面情绪的爆发;也可适度降低目标,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在达到目标后,师生在体验成功的快乐过程中情感交融。

    三、酝酿感染性语言

    如果教师的语言富于启发性、艺术性和感染性,则能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中。教师的语言要以声传情、以音动心,陶冶学生的情操。因学科性质不同,对教师的语言要求也有所不同。相对来说,文科类容易表达好,而理科类因学科内容既单调又深奥,所以难于表达。但无论哪一门学科,恰当的语调、流畅的语言都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创设陶冶学生性情的情境

    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情境,以情染情、以境动情。

    教师可利用观察、联想、想像、比较等方法克服学生消极的心理定势,提高学生对原有知识经验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情感迁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相宜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达到情与理的统一。

    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利于师生双边活动。教师以真情感染学生,以真知熏陶学生,为学生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创造机会。学生则在教师的影响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既可形成师生间信任、和谐的关系,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又能发挥师生双边的聪明才智,达到教与学的较高境界,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探求真理的欲望,利于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运用恰当的课堂评价

    只有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优、缺点,做出恰当的评价。评价要坚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原则,要选择适宜的时机,以达到教育目的。进行精神鼓励要及时,在鼓励学生时要照顾个性差异和后天差异,要公正而符合实际。

    课堂评价的方式很多,可用简练、得当的口头语言,也可用生动丰富的体态语言。前者较为常用,在实际操作中,二者往往结合使用。例如在口头评价时常伴随着点头、摇头、微笑、目视等,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达到恰当评价的目的。

    当然,利用情感效应的途径不限于以上几方面,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付出真情,勇于探索,就能让情感效应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 (梁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