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199562
小组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2期
     2.以教师健康的心理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小组探究的灵魂

    据一位资历很深的心理咨询教师调查显示:中学生烦交往,小学生怕学习。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听到小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心理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教师。教师心理素质偏差,造成学生心理素质扭曲、变形。如:某学校数学兴趣小组的小C,平时早到校,晚回家,辛辛苦苦训练,过五关,斩六将,才有幸代表学校参加区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回校一对题,难题做对,简单题目可做错了,仅一分之差就未夺冠军。辅导教师一时激动(其实是心理素质差),竟拍桌子,叹气,可怜的学子,可想而知。据我们所知,那次之后,小C再也没参加数学小组。事实上,平时教学中,类似情况较为普遍。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教师给学生的个人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性格当中的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有的。小组探究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对面的,教师是小组探究的一员,是参与者,促进者,教师的直接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生命点燃生命。”这用来形容小组探究式的心理教育的工作状态,是最恰当不过的。只有处在这种状态中,小组探究方可进行,才能有效,这是我校小组心理辅导教师的最大体会。在探究过程中,我们的心理辅导教师以一颗平常的心,真实的我面对个性不同的成员:

    拥有一份自信 虽说心理健康教育“神”难定,但学生的“脉膊”好搭。学生在校求学是本,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脉。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小组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也是如此,探究学习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按部就班。这对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挑战,挑战就是机遇。庆幸的是我们十年寒窗,一个又一个挑战,靠学习,学习,再学习成为教师。简单说我们是过来人,对于当好小组心理辅导教师应有一份自信——会学习就有自信。有了自信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只要努力就能办到。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有参加者的风范,要积极进取,敢于实践,持之以恒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小组成员树立典范。

    善意理解和沟通 在小组探究和交流过程中,师生间难免会出现一些误会,误会是师生、生生交往的“杀手锏”,很容易导致师生、生生之间的埋怨、猜疑、不信任。这样会造成小吵小闹,或有人无故不参加活动。这时,小组辅导教师不仅要及时地发现并想办法解决,同时,要使学生受到教育和人际交往的启发。经验和实践告诉我们:消除误会的最好办法——理解和沟通。首先教师要给成员以暗示,成员之间出现矛盾教师是可以理解的,没有责怪的意思。当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不同的观点时,要各抒己见,先交流,教师不要想一下说服学生,很多时候也没有必要说服;当其中一个学生与教师发生矛盾时,可采取迂回战术,先和其他成员商量怎么办;当有成员犯错误时,可以电话联系告知你犯错了,老师也有错,老师对你关心的不够,以后喜忧哀乐咱们一起承担。

    锁定平和的心态 在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老师的一番话语令我们难忘:“老师们,心理辅导教师至少拥有三种人格特质:真诚、关注、共情,试着用它们开展工作吧!”小组探究中我们倾心付出,迎来了学生对教师的真诚、关注和共情,而且随着活动开展的深入,学生关注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的方面面面,点点滴滴。辅导教师的精神面貌,为人处事的方式就成了组员们的一面镜子。然而,活在世上的人,十有八九要面对困难和挫折,教师也不例外。有了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因为我们坚信“乌云过去,总能见彩虹”。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平和的心态,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正确归因,做个乐观、开朗的人。

    3.运用赏识激励的手段是小组探究不断深入的催化剂

    “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赏识”——赏识,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师之道。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我们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欣赏成员的探究。多一份支持,少一份冷漠;多一份呵护,少一份苛求;多一份欣赏,少一份挑剔。教师的微笑,激励的眼神,鼓动的话说,可以使学生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驱散积聚在学生心底自卑的阴影,可以诱发他们心中萌芽的探究冲动。在探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组内合作,组际竞争 我们认为,组内竞争,不利于小组成员的真诚交流合作,会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甚至使有的学生逃避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也不利于学生间感情的培养,容易产生敌对情绪。而组际间的竞争,是一个小集体与另一个小集体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较量,它有助于组内成员交流,设法战胜对方,很自然地促进组内成员的合作,充分地发挥每个人的才能,避免了个人失败造成的伤害。在组际中,组际成员不会“成仇”,因为小组是“流动”组合,这一次是对手,下一次可能就是合作伙伴。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几轮循环,大家看中是集体的荣誉,而同学之间——作为个体,则是友好相处。

    善于反思,自我激励 小组的记录记录的是对小组探究的进展、发现、收获及体会。作记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小组成员自我反思,借鉴他人经验,实现辅导内容内化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记录了这段探究的历程,翻翻记录——个人的纵向比较,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希望。

    杜绝否定,提倡建议“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最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鼓励。”对此,我们坚持一个原则:观点不一样不要紧,没有对与错的分别,就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理一样。在交流过程中,用平等、商量、征求等语气提出整改的建议,这对成员的成长有重大的意义。

    4.突现探究过程是优化小组探究的关键

    小组探究过程就是学生实践与体验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突现探究的过程,优化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与体验过程中感受健康,发展自我。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小组探究过程的五步曲:

    第一步:发现问题,自选课题。从学生心理需要出发展开小组探究,我们引导学生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搜集有关信息资料,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

    如:“茶花组”《怎样克服报复心理》的课题来源为:“一天中午,交语文课堂作业本时,组长发现一向受老师表扬的倪宇佳同学的作业本不见了。这是我班最近丢失的第三本作业本,而且都是作业最认真的,一本是语文课代表的,一本是最近作业进步最快的。作业本在教室里怎么会丢呢?这一现象值得关注,找小组成员和辅导教师谈了,经成员讨论交流和教师的指导,大家认为:某些同学出现以上攻击性的行为,可能存在报复心理、嫉妒心理。经小组成员商讨决定,本次的探究的课题为:怎样克服报复心理?

    第二步:设计方案,自定内容。在自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归纳出准备研究的具体问题,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参与方式,确定最基本的研究目标,拟订初步的研究计划或方案。

    第三步:实践体验,自主探究。按照拟订的研究计划或方案进行实践体验,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刘义员)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