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99482
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与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5期
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与应用

     系统脱敏疗法概述

    一、系统脱敏疗法的形成与发展

    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籍南非精神病学家沃尔朴(John Wolpe)最先发明及应用的。沃尔朴在实验室将一只饥饿的猫置于笼中,每当食物出现引起猫有取食反应时即施以强烈电击,多次实验之后,猫便产生了恐惧拒食反应,最后发展到对笼子和实验室内的整个环境都产生恐惧反应,即形成了所谓“实验性恐怖症”。然后他着手用系统脱敏法逐步引导猫消除恐惧渐渐回到正常就食状态。在1958年沃尔帕正式发表的《交互抑制心理疗法》一书中指出:神经症是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不适应行为。因此,要治疗这种不适应行为必须应用学习的法则。后来他将上述实验和理论引用于人类,在临床上用以治疗神经症,提出一种叫“系统脱敏法”的行为治疗技术。

    二、系统脱敏疗法理论基础和作用原理

    系统脱敏疗法是最早应用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行为疗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或病态的,都经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其主要理论观点是:

    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就是条件刺激取代无条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刺激-反应”关系的获得过程。

    2.强化或榜样:强化是使一个人积极寻求刺激的动因,会使一个人趋向某种特殊的活动或形成某种特定的行为。

    3.泛化:这是人和动物把习得的经验扩展运用到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去的倾向,可能是许多症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原因。

    4.消退:新条件反射建立后,若仅继续给予条件刺激,原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下降,直到消失。

    通俗地说,系统脱敏疗法通常是以“刺激—放松”反射为适应行为,来取代求助者已经形成的“刺激—异常行为反应”反射,继而强化适应行为,因泛化而使适应行为得到巩固,克服异常行为。

    系统脱敏疗法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一、实施系统脱敏疗法的一般步骤

    1.建立焦虑阶层

    了解当事者的异常行为表现是由什么样的刺激情境引起的,根据求助者的自我感受,把求助者对刺激情境所产生的焦虑反应由弱到强按次序排列成“焦虑阶层”(沃尔朴称为“主观干扰程度”,缩写为SUD)。

    2.建立逐级“焦虑阶层——放松”反射

    教会当事者一种与焦虑、恐惧相抗衡的反应方式——松弛反应。使来访者在面对刺激情境时感到轻松而解除焦虑;进而把松弛反应技术逐步地、有系统地和那些由弱到强的焦虑阶层同时配对出现,形成交互抑制情境(即逐步地使松弛反应去抑制那些较弱的焦虑反应,然后抑制那些较强的焦虑反应)。

    3.异常行为反应消除

    循序渐进地、有系统地把那些由于不良条件反射(即学习)而形成的、强弱不同的焦虑反应,由弱到强一个一个地予以消除,最后把最强烈的焦虑反应(即我们所要治疗的靶行为)予以消除(即脱敏)。异常行为被克服了,当事者重新建立了一种习惯于接触有害刺激而不再敏感的正常行为。

    研究案例

    一、资料和初诊

    小雅是一名初四学年的女生。家长陈述,最近小雅在睡眠中常常不由自主地将被子蒙在头上,经常被捂得满头大汗或呼吸困难而醒来。家长一再告诫小雅不许再蒙头睡觉,在睡前监督其盖好被子,但在睡着后,不知何时被子又蒙在了小雅的头上。早晨醒来后,问及小雅为何屡教不改,她一脸无辜地说,自己一点儿也不知情。为此,家长变得在夜里不敢熟睡,要起来多次查看,帮助其揭开蒙在头上的被子。

    第一次咨询结束前的谈话:

    咨:在出现蒙头睡觉之前是否发生过什么事情?

    访:好像没什么呀。

    咨:哦。今天回去之后,你尝试着回忆一下,这一段时间里有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让你感觉到伤心、委屈或者害怕……

    第二次咨询中,小雅反馈了这样一个信息:

    访:我平时从不和我妈吵架。就在我刚上初四的时候,我和我妈哭闹了一顿。我妈听说吃鱼能健脑,就要给我做鱼吃,我一直不吃鱼,所以就和她大吵起来了。

    咨:你不想吃鱼,妈妈还执意要做给你吃,你感觉很生气,是吗?

    访:……(低头不语,嘴唇不自主地绷紧。过了一会儿点点头)

    咨:接下来怎么样了呢?

    访:(神情有些紧张不安)当妈妈收拾鱼的时候我就吐了,饭也没吃……

    我还想起了一件事。我平时就怕鱼。有一次我去一家酒店吃饭,酒店的大厅有个从下到上的不太透明的玻璃柱子,我从旁边经过,看见条大鱼在里面……(打了个冷颤,双手抱紧了胳膊,紧闭双唇,声音有些发颤)还张着嘴…(抽了口冷气)我腿都吓软了……

    小雅的情况可初步诊断为“单纯恐怖症”。根据行为主义理论,我没有继续追究小雅对鱼恐怖的来源,而是聚焦在这个异常行为表现上,分析得出,鱼是引起焦虑反应的直接刺激,我决定把“最终吃鱼”作为靶目标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

    二、治疗过程

    1.学会肌肉放松

    教会小雅渐进式紧张-放松法,并带动她进行训练。在掌握程序后要求她回去后配合一本磁带《心理保健术——自我放松术》进行练习,达到能自主进入身心放松状态的程度。

    2.构成焦虑事件层级(SUD)

    我与小雅一起探讨各种令她感觉恐惧的情境,根据焦虑程度的高低抽出十个情境作为焦虑事件并将它们排成层级(如下表),计划用十八次咨询进行系统脱敏治疗。

    看一幅鲜花的图片的焦虑程度分值为0,作为控制事件。

    3.实施脱敏

    在第一事件的脱敏过程中,进行得比较顺利。小雅在放松之后,想像控制事件(鲜花图片),完全放松后,对第一事件的焦虑反应在13秒钟后出现了,报告焦虑等级分数(SUD)为40。在我的指导下,小雅稍事休息后,重新放松2分钟,再看小鱼照片,在21秒钟后出现紧张,报告焦虑等级分数(SUD)为25……直至后来30秒内没有示意,我要求她停下来,此时报告焦虑等级分数(SUD)为4,第一事件脱敏完成。

    在第二事件的脱敏中遇到了困难,也有了一份意外收获。

    下面是SUD二号事件脱敏过程:

    咨:(慢慢地描述)一条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呀游呀,它舞动着优美的鳍,向这边游来,静静地看着你……

    访:(静静地听着……突然,下意识地叫了一声)啊!(嘴巴微张,鼻尖也微微地沁出了汗滴)

    咨:怎么啦?

    访:我想起了一件小时候的事。

    咨:一件和鱼有关的事吧。

    访:对,好像是我五六岁的时候吧,一次去奶奶家玩儿,正好奶奶家刚买了两条大活鱼,还没吃,就放在水里养着。我看见了,感觉好奇,就拿了一根筷子,从鱼嘴里伸过去,并把它挑起来就这么举着看。(做了个手举在眼前的动作)我就和鱼这么对视。突然它一晃尾巴,就头朝下滑下来了……(她紧张地抿着嘴唇,双手紧握在胸前。停顿片刻)鱼嘴张得大大地,一直滑向了我的手,筷子就从它的鳃穿过去了。哎呀,流了好多血,真恶心!(眉头紧蹙,厌恶的表情,用力地甩甩手)

    咨:当时事情发生得很突然,你也没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吧?

    访:那时我吓坏了,一下就把鱼扔了,转身就跑。

    咨:现在想想看,当时除了感觉害怕、恶心,还有什么别的感觉吗?

    访:好像鱼要吃了我似的,手也难受。(不自觉地双手互相摸了摸)

    咨:非常好,我们今天找到了你怕鱼的根源了。……

    得到了怕鱼这一异常行为症状的成因之后,以后的咨询和系统脱敏治疗进行得比较顺利。

    三、结论和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咨询师通过来访者不由自主蒙头睡觉的相关事件,找到了对鱼的恐怖是背后的诱因性条件。之后咨询师把着眼点放在当前可观察的非适应性行为——“鱼恐怖”的治疗上。当鱼恐怖行为改变后,来访者的所谓“态度”及“情感”也相应改变。“不自主蒙头睡觉”这一问题也就不治自愈了。

    个人体会

    系统脱敏疗法和行为治疗理论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如明快、简洁、精确的咨询和治疗风格、以实验为根基的原理、可观察疗效以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显示着它鲜活的生命力。

    通过在实践中运用系统脱敏疗法治疗恐怖症,我发现,根据来访者主诉制定的SUD会随着咨询和治疗的过程中产生数值的变化,也就是说,来访者对有些事件的焦虑程度会随着治疗的进行而降低。因此,焦虑事件层级要随着咨询与治疗的深入,根据来访者主观体验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4

    [2]Richard S. Sharf 著.胡佩诚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0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景园中学) (温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