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9468
健康课堂模式要完成五个改变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6期
健康课堂模式要完成五个改变

     健康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然后在学生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品质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健康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建立真正平等、民主、合作、尊重和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亲和基础上的具有人性化特征的教师新权威。所以,健康课堂教学模式首先要完成五个改变:

    一、变传统的教学目标观为现代目标观

    田万生认为,传统的教学目标观将教学看成是“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往往只从知识、能力、智力、道德等方面确立教学目标,很少或没有想到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现代教学论和实践证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人格的完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只有把学生的生理素质、认知素质、伦理素质与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综合的、整体的培养和发展,教学才会有成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摆对位置,做到每节课有目的地渗透,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我们倡导的健康课堂是教师在尊重学生人格、民主权利和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打破一讲到底的僵化的教学模式,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进行协作创新活动。在活动中,不但考虑学生主体价值的发挥,而且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展现,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活动,这样就自然地满足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心理活动来分析,学习包括两个方面:感觉—思维—创造,称为认知过程,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称为志向活动,属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这两个方面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辨证统一过程。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优良心理素质的养成,是受后天因素影响的,学生只有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学习,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素质。

    三、变“师道尊严”为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

    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围着老师转,学生是装“知识的容器”。教师没有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健康课堂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而是新知识的倡导者,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主导者、指导者和组织者,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与领路人,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心人。实践证明,学生亲其师就信其道,信其道就乐其学,乐其学而成大业。

    四、变重教学的结果为重教学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是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模仿轻创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继承而忽视学生的创造,不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勇于探索、自尊自信和善于适应社会等良好品质,是在自我参与集体活动中产生和养成的,而不是从书本里学到的。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着重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学习的实践活动;要在教学活动中给足学生自觉学习的时间,给足学生创造的空间;要关心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适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以新异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赏识激励学生的自信,以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以现代化教学媒体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五、变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为健康模式

    历史上有八种课堂管理模式:恐吓型管理、权威型管理、放任型管理、民主型管理、训导型管理、行为矫正型管理、人际关系型管理和学生自主型管理。我们的健康课堂首选模式是民主型管理。因为这种模式能营造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易于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学生会产生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主性,师生间的互动也较为自然、和谐,这样学生从师生活动中汲取的积极养分就多,师源性的伤害相对减少,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健康课堂教学模式能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更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乐学的空间和自主学习的氛围,是教学改革中很好的尝试。

    (作者单位:河北省定州市教研室)

    编辑/何 妍 (张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