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9463
心理效应与学校管理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6期
     心理效应是指社会心理、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它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普遍地存在于各种场合。心理效应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要会恰当地利用它。

    面对新课程,学校管理者应认真学习和研究一些心理效应,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无疑将使学校管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首因效应——校园管理

    首因效应就是说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新信息的解释。

    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注意利用首因效应克服消极影响,变通首因效应,经营好学校文化是学校管理的关键。即表层的物态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使之和谐统一。

    在实践中,首先要做好学校的绿化工程,校园每日清爽爽、教室每日亮堂堂,做到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给观者视觉上的美感;其次是美化优化工程,校园内各种花草树木分别构成各种图形,如:菱形象征塑造学生有棱有角的个性,内隐为尊严做人,体现民主;正方形中套上圆形,象征没有规矩不成方园,内隐为规则做事,学会诚信;紧紧扣成的三环图形,象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内隐为和谐协调,善于合作;围成各种书状,寓意读书智慧人生,内隐为勇于学习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美的享受,提高情趣、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同时铸造民主、合作、诚信、实践、学习、创新等潜在的、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给观者以心灵上的震撼。

    一所长盛不衰的学校不在于它有多少有形资产,而在于学校的无形文化,外在物态与内在精神的和谐统一。聪慧的管理者应以优美的环境感染人,以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人,以人文的管理制度激励人,从而铸造蓬勃向上的团队风貌,凝人心,聚人气,构建学校核心文化。

    共生效应——教师管理

    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共生效应”。

    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25位诺贝尔获奖者,使之成为“共生效应”的杰出典型。在学校管理中,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共生效应”,建立互帮互惠的学习型“共生圈”,搭建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可能成功的舞台。关注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引导教师在共同参与和体验中转变价值观念,焕发教师精神和生命的活力。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1.把新老教师“联”起来。老教师的经验,年轻教师的理念与灵性,联起来结成对子,优势互补,教学相长,产生“共生圈”的向心力。

    2.让教师全员“动”起来。学校每学期都应开设专题讲座,全面掀起学研热潮,拉动大部分教师在“学研”上“跑”起来。同时,应要求教师坚持每周或每月撰写教学随笔,寻找教育教学的遗憾,进行自我追问、探究、反思,提升专业素养,产生“共生圈”的原动力。

    3.让课题研究“火”起来。课题研究是互帮互惠的学习型“共生圈”的有效载体。因此,学校人人应有课题,给足研究时间、空间,补齐人力、物力、财力,做到研究有方案,工作有计划,活动有安排,问题有定论,力求理论上有高度,科研上有成果,辅助教学出效益,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融为一体,逐步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在合作中共同成长,产生“共生圈”的绩效力。

    皮格马利翁效应——学生管理

    又叫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对小学各年级的学生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他随机抽取,然后告诉老师说:这几十名学生将来有发展前途。八个月以后再来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这说明只要倾注心血,每一个人都能有显著的进步。

    树立评价的“生命观”,即用发展的眼光欣赏每一位学生,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在教育教学中,因材施教,不歧视、不挖苦,用生命和智慧赢得学生。

    树立评价的“多元观”,即树立红木做家具是优材,而不能用来盖房子;松树做家具是劣材,打桩可就是优材。着力搭建每个学生成功的舞台。本着一种理念,只要你是颗星星,就要让你闪耀,即使是颗不发光的行星,也要让你反射出太阳的光辉。努力营造让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教师激励性语言,鼓舞性话语,赏识性目光,关爱性举止在课堂内外飞扬。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愿望、友善的态度、适当的赞美与鼓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庸的学生,在鼓励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从而,使学生愿意亲近和信任教师,并将这种感情迁移到教师要求做的事情和所教学科上去。

    作为学校教育管理者,应该要求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放大学生的优点,并且发自内心的赞扬他们,用真诚和赞美改变学生的一生。

    门坎效应——教育教学管理

    门坎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来的。指的是一个人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更容易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门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学校管理中,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应该给教师制定一个教育教学目标,但要将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阶梯级的子目标。一旦教师实现了第一级子目标,就通过了门坎,再加上学校管理者的鼓励与引导,使教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然后,逐步提高目标的层次,就有如上台阶一样,一级一级的,最终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总目标。

    在实践中,充分注意目标的合理性,要让教师“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如:班主任刚接班时,学生乱,常出事,本学期只要教师稳住学生,能正常上课,少出事即可。同时,注意目标层次性和具体性。如:教师上学期一篇论文获奖都没有,本学期只要求有区级获奖论文一篇即可以,然后逐步鼓励,下学期区获奖论文二篇或市级获奖论文一篇等。激发其内驱力,注重发展,达到管理者预期目的,实现管理者的工作目标。

    反馈效应——后勤管理

    反馈效应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把放大器输出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输入电路中,以增强或减弱输入讯号的效应。心理学借用这一概念,以说明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而这种对结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强化作用,促进了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一心理现象称做“反馈效应”。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将“反馈效应”变通运用于后勤管理,有一定成效。学校帐务一直是教师敏感的话题,是教师关心的话题,学校实行帐务月公开制度,一个月公布一次当月帐目,主动反馈收支信息,主动接受教师的监督,同时重大资金投入征得教师意见,让教师感觉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自己就是大家庭中的一份子,谁都有帐务知情权,谁都有资金合理使用建议权,不遮不盖不掩,群策群力,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学校逐步形成教师参政议政,主动参与学校管理,人人争做一个热心、明白的家庭成员的良好局面,学校管理步入良性循环轨迹。

    诚然,在学校管理中还有诸多心理效应值得应用。

    诸如 角色效应 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而且通过对角色规范的理解,表现出合乎角色规范的行为。如校长做“道家”,掌握大方向,把握大原则;副校长做“儒家”,协调好人际关系,处理好各种矛盾;学校中层做“法家”,落实“制度第一”的理念;教师做“专家”,学有专攻,教有造诣;教研组长做“研家”,业务见长,善于研究;科技辅导员做“行家”,发挥特长,敢于创新等,学校管理中,不同人在不同场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管理利用“角色效应”,会卓有成效。

    再如 座右铭 效应,应用于学生管理,让学生“不知不觉被感染,高高兴兴受教育”。当然各种心理效应还可以交互使用,因时因地制宜,不可一统而之。

    作为学校管理者,合理运用一些心理效应,能迅速提高管理实效,凸现管理成效。

    (本文获全国第三届“健康杯”征文一等奖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院前小学)

    编辑/陈 虹 王 策 (姚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