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9462
家校共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1)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6期
家校共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农村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本文从大量的调查入手,分析了农村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了原因,提出了家校共建的四个建设性对策:家校同步,共创育人环境;加强指导,提高家长心理素养;积极沟通,帮助消除“代沟”;突出重点,对症下药。

    一、关于我校农村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校在2001年就开展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以科研为先导,倡导“重人本、讲科学、乐奉献、善创新”的教风,培养“学求知、学做人、学做事、学共处”的学生。经过全校师生几年的不断实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家校共建”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对而言,农村小学生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家校共建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家长的认识,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与学校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了实现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我们首先进行了调查分析。

    调查1:学生家长文化程度调查表(部分班级)

    在调查的学生中,约有30%的父亲在外打工,这些孩子就成了单亲孩子;约有7%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成了“留守孩子”。

    调查2:学生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注程度及教育方法

    1.在家庭作业本(即家校联系本)上能主动签字的家长占41%;

    2.经常过问孩子在学校生活及表现的家长占68%;

    3.希望自己孩子读书有出息,将来能考上大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占89.7%;

    4.考试成绩好的就用物质作奖励,考得不好要处罚的占60%;

    5.能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打电话或来校)的占45%;

    6.有85%的家长忙于家务、农活、贩卖经商,平时与孩子交流甚少,不能对孩子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只看重孩子的学习分数,不注意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孩子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小书房、小书桌;

    7.孩子做了错事,绝大多数的家长采取粗暴方法,凶骂、斥责,甚至是打,很少有能对孩子耐心说理的;

    8.有18%的家长迷恋赌博,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是老师的责任。他们往往拿钱来打发孩子,早上给钱买早餐,放学后为了不让孩子缠着自己又给几元钱。这类孩子大多有乱花零用钱的不良习惯。

    9.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百般迁就,滋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学习没有自觉性,尤其是家庭作业,几乎没有认真完成的习惯。

    10.只有约7%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能够监督、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也舍得给孩子买课外书,与孩子沟通的机会较多。但他们教育孩子最多的是“不能吃亏”,只追求学习成绩,不管思想品德。这些孩子常常表现为自私,集体观念淡薄。

    11.不少家长承认自己翻过孩子的书包。而且往往认为:孩子年龄小,分辨能力不强,怕孩子书包里装着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东西。

    12.部分家长只关注考试和测验,忽视平时的教育。有的学生家长只看小孩的单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其他一概不过问,当孩子成绩差或犯了错误时,甚至用皮带抽打孩子,导致父子对立。

    调查3:孩子的心思及态度

    1.“留守孩子”问题突出。许多“留守孩子”(父母出外打工,把孩子留在爷爷、奶奶家)因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或顶撞祖辈,或保持缄默,或我行我素。在学校中,突出表现为不遵守规章制度,小偷小摸、说谎、打架、欺侮同学等屡有发生。有的迷上游戏机,导致厌学、逃学。这类学生的性格往往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自卑、悲观、暴躁。有的父母以金钱作为补偿,而这种方式恰恰在无意中害了孩子,使其养成追求享受、铺张浪费的坏习惯。

    2.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简直是恨不得使自己成为设计师,给孩子营造一个前程锦绣的安乐窝。关于“对孩子的未来,你的期望是什么”这一问题,93%的家长最希望孩子“将来从事挣钱多并稳定的工作”,3%的家长希望“继承父业”。而在孩子这边,一半以上孩子不敢奢望自己的未来,他们觉得“前途未卜”,现在光想也没有用。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到:“……天天在念叨将来要做什么,大款呀,名人呀,领导干部呀……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吸引力,我只想做现在自己喜欢的事。”“爸妈尽把他们自己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放在我身上,我的压力有多大呀!”

    调查显示,家长集中的愿望是:“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什么事都不重要。”有的家长直接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是要天上的月亮我也给他摘下来。”而孩子呢?面对父母对成绩极高的要求,心情压抑,有人在日记中诉苦到:“有一次数学考试失误,爸爸把我踹倒在地上,我感觉我爸真是神经病!我要和所有的学校说,不要用考试来衡量学生了。”有的孩子口头就表明,他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父母高兴。”“但无论我多么努力,父母还是不满意,成绩的标准一天一天地提高,我已经受不了了。”

    3.孩子和父母、长辈有代沟,不能沟通。因为许多父母、长辈在孩子面前总爱摆出威严的样子说话,或用“过来人”的口气教育孩子,使亲子之间的沟通造成困难。当孩子有过失时,父母或长辈不能耐心询问情况,严厉责骂甚至是粗暴地打,更形成了孩子的对立情绪。当家长遇到自己的孩子交异性朋友时,孩子听到的最多一句话是“现在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交朋友会影响学习”。有个学生在日记里写道:“……总是用‘过来人’的口气教训我,有困难和他说了,反而会受到批评,所以不如不说。”有位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参与赌博,学生竟然说:“我爸妈自己都赌博到深夜!你去告诉他们有什么用?”

    4.不良的家庭氛围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直接或间接源于家庭,曾有这样一位女学生:逃课、迟到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她从不与同学交往,见人从不打招呼,整天无精打采。她对老师说:“我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多我一个不嫌多,少我一个不嫌少。”通过深入交谈,老师才发现她的抑郁、消极情绪,逃避人群的背后是她的家庭关系问题———父母不和睦、继父对她的虐待使她的心灵饱受创伤。如果不解决她家庭不良心理源头问题,要谈排除她的心理问题是不可能的。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农村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亟须学校、家庭、社区诸方的共同参与和解决。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据此,我校同步开拓教师、家长、学生三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循环。家校共建,是形成这一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

    二、家校共建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鉴于农村大多数家庭都是父—母—子(女)三人或爷爷—奶奶—孙子(孙女)三人结构的家庭,孩子自然成为父辈或祖辈的掌上明珠,“含在口里怕化了,摆在掌上怕碎了。”如上调查所述,对子女的不恰当的教育,造成了独生子女的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懒惰、依赖、冷漠等心理和行为问题较为普遍。不少家长缺乏心理学常识,关注子女的衣食和学习成绩大大超过心理问题,或者由于缺乏有效的教育方式,造成了与子女之间的“代沟”。 (叶土木)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