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199437
音乐的心理治疗功能简介(1)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7期
音乐的心理治疗功能简介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聆听音乐和创造音乐是人类的共同需要,就象语言一样,是人类生理能力的突出特点。

    关于音乐的功能,一般认为有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促进个性发展等,除此之外,音乐还具有独特的心理治疗功能。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超负荷的精神压力导致了人们许多心理疾病。研究音乐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心理治疗功能,对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前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席、Temple大学的教授K·Bruscia在他的《音乐治疗定义》一书中对音乐治疗作了一个界定:“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一、古代的音乐心理治疗

    (一)我国古代的音乐心理治疗

    在汉字中,乐(音乐)与乐(欢乐)为同一个字,充分说明古人对音乐与心理的相关性的高度认识。

    古代医书《皇帝内经》中,提出五音(宫、商、角、徵、羽)主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又通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理论。五音的特点分别为:金声响而强,木声长而高,水声沉而低,火声高而尖,土声浊而重。每种声音都象征着五脏的一定特性。这事实上指出了音乐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提出:“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畅精神而和正心。”

    孔子不仅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能弹善唱的音乐家。他高度关注音乐对人心理的影响,主张音乐以“中声为节”,也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提倡以尽善尽美的音乐达到“正心”、“修身”的目的。

    白居易在《听弹古渌水》一诗中写道:“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阴下,竟日有馀清。”一曲《古渌水》使诗人心平气和,整天都有好心情。诗人在《五弦琴》一诗中写有“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商羽。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那些“坐客”的心理、行为,已经随着音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国历史上以音乐治疗心理疾病的记录很多,典范事例之一是宋代孙道滋以“宫声数引”治愈了欧阳修的“幽忧之疾”,欧阳修为此作《送杨置序》向他的朋友杨置推荐用音乐“平心”、“养疾”。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大量的医学、文学和历史文献中发现许多关于音乐治疗及音乐养生的记载。

    (二)西方古代的音乐心理治疗

    古代西方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的医疗价值。原始人在治病仪式中习惯应用音乐;古埃及人把音乐称作“灵魂的医学”,他们最早的音乐著述实际上就是音乐治疗的处方;波斯人用古琵琶来治病,有这样的记述 :大卫的竖琴曾安抚过所罗门王忧郁不安的精神,巴赫的《戈德堡变奏曲》治愈了凯瑟林伯爵的失眠症。

    古希腊人将音乐作为人与神之间交流的手段,借以获得神的恩赐和保护。当他们创造出既精通音乐又会治病的阿波罗神的时候,也就宣布了音乐与医学是合作者。

    中世纪的欧洲人将音乐视为一种使长期的痛苦和忧郁得到缓解的精神体验,他们把伴随音乐疯狂地跳舞当成治愈心理疾病的惟一方法。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爱好音乐的医生把音乐视为一种娱乐和焕发精神的手段,认为音乐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安慰人,使人摆脱烦恼恐惧与胡思乱想。18至19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关于音乐的心理效应、生理效应的研究材料,并有许多医生采用音乐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二、音乐治疗的现代发展

    对于音乐在医疗临床价值的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当时西方的一些医院尝试利用音乐来缓解患者在外科手术过程中的紧张和焦虑,同时作为麻醉和止痛的辅助手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音乐曾被用来帮助伤兵稳定情绪和恢复肌体生理功能,并取得了令人不可思议的神奇效果,于是战争结束后,很多医院开始常年聘请音乐家参与医疗工作。

    美国的医学界首先开始普遍关注和研究音乐促进人体康复的新课题。1944年和1946年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肯萨斯大学先后开设了音乐治疗专门课程,用以训练专业音乐治疗师,这标志着音乐治疗学(Music Therapy)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的音乐治疗协会在美国成立,之后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 ,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音乐治疗协会和音乐治疗的专门机构,许多大学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用来培养从学士、硕士直至博士的各层次人才。至今,世界上已经有200多个音乐治疗协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成立,他们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音乐治疗学术交流大会。在中国,也有很多精神病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开设了音乐治疗门诊。我国的医生还在尝试把音乐与中医传统的经络针灸疗法结合起来,探索音乐治疗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三、物理学、生理学及心理学的解释

    综上所述,人类早已经认识到音乐的心理治疗功能,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多方的验证。那么,音乐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魔力?

    (一)物理学视角

    从物理学上看,音乐是一种有规律的机械波(声波),是一种存在于时间里、由物理结构(空气分子的震动)形成的一种现实存在。

    音乐含有各种频率的声波,人耳可以感知的声波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具有一定规律和变化频率的声音振动作用于人体各部位时,胃、肠、肌肉、心脏、脑电波等随之产生和谐共振,各器官节律趋于协调一致,改善各器官的紊乱状态随之改善,从而解除疾患,促进康复。

    (二)生理学视角

    音乐是与语言及其他声音既相似而又大不相同的特殊信息,其要素是曲调、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节奏活动是人一切活动的基础,如果单从音乐成分中的节奏和频率因素来看,无论在音乐中,还是在任何有生命的机体中都有一种张弛动静的感觉交替,而音乐的节奏模式和曲调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体的特征节律有着奇妙的共通。音乐的节奏可以明显地影响人的行为节奏和生理节奏,例如呼吸速度、运动速度、心率等。

    不同的音乐可以使人的生理产生不同的反应,如心率和脉搏的速度、血压、皮肤电位反应、肌肉电位和运动反应、内分泌和体内生化物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内啡肽、免疫球蛋白)以及脑电波等等。当优美的音乐声波经听觉器官转换成生物电信号作用于大脑时,会提高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促进分泌有利健康的激素,如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从而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唾液分泌,加强新陈代谢。

    音乐可以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由于大脑皮层上的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的位置相邻,而音乐刺激造成大脑听觉中枢的兴奋可以有效地抑制相邻的痛觉中枢,从而明显地减少疼痛。同时音乐还可以促使血液中的内啡肽含量增加,也会有明显的减少疼痛的作用。 (葛雪松 吕 茵)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