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99398
拓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子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8期
     近年来,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中,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我们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抓起,把提高心理素质的“钥匙”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学会自测、自控、自我调节,科学地认识自己。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抓好心理辅导活动课

    我们先选派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师设计并承担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任务,辅导的任务主要有:学习心理辅导、自我辅导、情绪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青春期心理辅导、生涯辅导等。

    我们在确定辅导主题时,主要选择学生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共性问题作为辅导主题,有的放矢。由于课时的原因,活动内容基本上只涉及了学习辅导和人格辅导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主要问题。

    1.学习辅导

    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和学习习惯进行训练和辅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内容有:怎样增强记忆力、发散性思维训练、提高注意力水平、考试怯场的分析和克服等。

    2.人格辅导

    着重从自我意识、情绪的自我调适、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沟通以及群体协作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活动形式主要有:讲故事、角色模拟、小品表演、讨论分析、行为训练、心理倾诉、游戏、做测验或填表、演讲、讨论、情景体验、放松训练、自我能力训练、自信心训练等。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心理体验,也获得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节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成长方向,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格不断完善。

    二、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依据人本主义的理念,优化班级管理

    (1)把班干部“终身制”改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开发自身领导潜能的机会,充分体现了相信学生具有向上向善的潜能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2)班主任尽量控制批评,对学生及时鼓励,施以爱心。

    (3)把以学习为主的百分制的评分办法改为各个方面并举的评分办法。以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自我概念,成绩好的学生以为自己什么都好,成绩差的学生以为自己样样都差。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我们改变了百分制的评价方式,改用学分制或等级制,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1)深入了解学生。教师通过家访、座谈会、个别谈心、侧面调查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为缩短师生间距离奠定了基础。

    (2)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心理日记是班主任与学生谈心的主要“场所”。我们利用心理日记来进行师生间的心灵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利用班团队活动,进行心理品质培养

    团队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我们通过新生军训、青年团校以及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活动的展开,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班主任还通过常规班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进取精神。在活动中,班主任精心选题,针对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群体活动的趣味性特点会形成教育的吸引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情境中增强心理素质。

    三、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在现行普高课程中,有许多或显性或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具有教育性。我们结合学科特点,利用每堂课的点滴渗透,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训练。

    1.从学科知识特点上去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认知能力

    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通过选择典型的课文,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写好心理日记,或写心理感受的系列作文,开辟学生心理发展的“绿色通道”。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着重训练学生感知、记忆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加强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在音乐、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的陶冶,培养学生良好审美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2.从学科教学过程和方法上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内化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幅度不大。教学过程重知识灌输,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课堂教学效益不高。针对这种状况,我校于2000年5月正式申报了省级课题《培养健康学习心理,提高社会课教学效益》,并在省教育厅教研室正式立项。在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一个力度较大的措施就是聘请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王一华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引进了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促使教师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课题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思想就是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使学生学会、会学。在市教研室夏莲、虞敏等教研员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正在逐步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进行改革尝试,2001年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就包含着浓厚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成分。2002年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实施方案,将其向纵深方向发展。

    3.指导学生正确归因,提高成就动机

    认知归因理论认为,指导学生对学习的成败进行正确归因,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将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动机。譬如有一位学生在心理日记中写到:“我一直以来都努力学习,但数学考试总是不太理想,这可能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因为父母都是文科生。”我们找到了她,详细了解了她的情况,并帮她找出了问题症结,即她对数学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兴趣,然后我们对症下药,鼓励她只要努力学习和注意方法是完全可以提高成绩的。后来,她的数学成绩果然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指导家庭教育,形成良好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我们开办了家长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关构建幸福家庭的指导;二是有关家庭教育心理问题的指导;三是帮助家长掌握一些家庭心理疏导的方法,如“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自我激励、自我疏导、自我转移等);四是让有教育经验的家长在家长会上介绍家庭教育经验,帮助家长树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营造适合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向社会教育延伸,形成教育合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构建一个立体的教育网络系统,使各个教育要素能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我们认识到:这个教育网络应该是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作主导,以社会教育作补充。比如我们向学生介绍报刊杂志上的心理健康栏目,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向学生推荐心理科普杂志,组织学生写书评,读后感。向学生介绍社区健康服务内容,推荐广播电视的健康栏目,组织学生收听或收看;让学生参加遂昌电视台的《男孩女孩》节目活动等等。

    (作者单位:浙江省遂昌中学浙江省遂昌县职业中专) (朱 虹 江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