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199374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9期
     摘要:本研究从农村的现状出发,旨在探索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途径和方法,有效地预防和矫治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疏导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开发其小学的心理潜能,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并造就一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专长的小学教师队伍。

    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升学的激烈,出现心理不适、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的小学生比例明显增多。如何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专题,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途径和方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小学生,造就一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专长的小学教师队伍。

    研究目标、内容

    1.研究目标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研究内容

    依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在设计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内容上各有侧重。 低年级着重解决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学生情绪易冲动、胆怯、自私的心理问题;中高年级侧重于帮助小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环境,增强信心,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训练,采用开放式教育。

    研究方法

    本实验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经验分析法、心理测验法,调查小学生心理现有的发展水平,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实践基础。

    具体做法是:

    1.情境教育法:

    创设情境,锻炼小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程中,培养小学生用情感互动、直觉、感悟等理解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强调主体的内在体验。

    2.班级自治教育法:

    在班级内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律、自尊、自信的品质。这一方法重在心理咨询教师和班主任充分发挥小学生主体性,让自治教育成为可能。在这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小学生不是被动地跟随活动,而是主动地参与,小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体系。这一教育活动的前提是把小学生视为有自治能力的主体,小学生有能力根据教师提供的建议自己组织学习的进程,自主构建心理世界,实现班级自治。

    3.行为规范养成法:

    制定各种行为常规,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这一方法突出了行为习惯在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养成中的巨大作用。

    4.心理疏导法:

    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这种途径往往效果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家长和教师对学校心理咨询有误解,认为那只是用以咨询问题学生的,而与自己无关。实际上,许多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上不妥当或面临着问题,他们也应该接受心理咨询。另外,学校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心理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克服心理障碍,要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必须得到家长和教师的配合,分析学生心理症状,掌握学生确切的征兆,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排除心理障碍。

    5.磨难法:

    培养小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一方法重在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平时学校经常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组织小学生去农田劳动,体验农民伯伯的辛苦,增强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研究成果

    1.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出了教育教学自然情境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原则,即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开设训练课、学科渗透、活动延伸、心理咨询等。

    2.广泛开展培养以健全人格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3.针对心理问题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进行个案跟踪调查,建立学生个案档案,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疏导。

    4.课题组的实验研究工作带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展开,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1)课题组撰写并积累了经验总结、个案分析、活动案例共80多份,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中国教师报》等报刊选载10余篇。

    (2)参加中央教科所课程教学研究部、中国教育学会全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人民教育》编辑部、《中国教育报》编辑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苏鲁豫皖地区小学教育研究会、徐州市教育学会、徐州市教科所、徐州市教学研究室、徐州市陶行知研究会组织的论文评选,几十篇心育论文在论文大赛中获奖,学校荣获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奖,并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作了经验介绍。

    (3)学校开展大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活动10余次,汇集活动图片80余幅,问卷8类200余份。

    (4)课题组在江苏省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2004年5月份组织开展的课题研究观摩交流活动中被评为邳州市优秀课题组。

    认识与讨论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这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保障。

    本实验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转变观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落在实处。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同时,要将其有机地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其他素质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本实验的价值在于,探索出在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教育原则是: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的方法主要是:情境式、讲述式、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开设训练课、学科渗透、活动延伸、心理咨询等。

    本课题组认为,开设训练课、学科渗透、活动延伸这三种途径重在预防,能够帮助教师在小学生学习期间及时发现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疏导,以便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而心理咨询是一个帮助和指导的过程,通过运用一系列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小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以减轻和消除小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小学生处理问题的心理能力。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设,对提高小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在实验前,我们发现部分小学生在自我意识、学习障碍、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尤其在自我意识方面,小学生有普遍的“自我中心”,自我评价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自负与自卑两极分化现象,在自我调控方面缺乏耐心和心理承受力。 自实验中期( 2002 年 3 月后)在全校19个班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来,小学生心理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提高。

    3.个别辅导和心理咨询极大地帮助了存在心理问题的小学生。

    4.在实验研究中,课题组人员群策群力,通力合作。除利用晨会与班队会时间开设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及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外,课题组还组织教师办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黑板报及小报,还与社区密切合作,在广播中增设了“健康从心灵开始”栏目,并设立了“知心信箱”,开通了心理求助热线,极大地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动态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学校的实施,也依赖于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本实验研究的途径和方法是诸多途径和方法的部分,但我们的基本认识和基本经验,对同类小学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省邳州市邹庄中心小学)

    编辑/陈 虹 王 策 (伏荣超 胡 伟 邹士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