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199350
我要上学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10期
     编者按:一位因病辍学达六年的18岁少年,难以泯灭心中的“求学梦”,眼看开学的日子临近,他急切地发出绝望的呼唤——我要上学!然而上学的路虽不长,可对他来说却难于上青天。因为医生说,要上学必须配一个“胰岛素泵”,这样才能保证在学校里准时打针而不致晕迷。而一个“胰岛素泵”要3万元左右,这对一个承载十年重症患者已严重透支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我们呼吁社会的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

    江苏省邳州市邳城镇城南村有一个少年叫惠皓。18岁的他身材矮小,皮肤惨白,一副发育不良的样子,看上去仅像个十岁左右的孩子。

    1995年10月,正读小学二年级的他被查出患上了“I型糖尿病”。这意味着,他终身要靠药物胰岛素来维持生命。1999年10月,因病情恶化,已读六年级的惠皓被迫退学。虽然他品学兼优,但不得不与老师和同学告别。

    十年来,惠皓虽辍学在家,却从未放弃过阅读书报。一些好心人向他赠阅了《现代健康报》、《糖尿病之友》和《糖尿病新世界》等报刊,父亲也为他订了一些当地的报纸。每看到有关健康方面的信息,惠皓便剪下来帖在本子上。十来年,他密密麻麻地帖了厚厚的几大本。他经常向街坊四邻宣传卫生保健知识,人人都夸他是个懂事的孩子。

    每年学校开学的日子,都是惠皓最受煎熬的日子。看着昔日一同上学的伙伴们渐渐地上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他的心里一年比一年难受。

    2005年8月2日,惠皓再次因并发症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他看到报纸上有一条新闻:一位48岁的中年人考上了大学。这条新闻在惠皓的心里引起了强烈的震憾。一个大胆念头在他心里闪现:重返校园读书。

    当晚,惠皓对爸爸说:“我要接着上学。”其父惠学清对儿子突如其来的想法感到不可思异:“你这么大了,再上小学不合适。”惠皓把报纸拿给爸爸看:“现在考大学年龄放宽了,我为啥不能上小学?”

    但医生警告说:要上学必须配一个“胰岛素泵”,才能保证在学校里准时打针。否则,错过了打针时间会有生命危险。

    恰在这时,一个叫刘梅的外地病友给惠皓寄来了一本书《刘梅日记》。原来,刘梅和惠皓患有同样的糖尿病。她曾107次昏迷,又107次从死神手中挣脱出来,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后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刘梅配备了“胰岛素泵”,因而重返校园。现在,她成绩非常好,还出版了自己写的书。

    刘梅的故事更让惠皓坚定了上学的信心。出院后,他在台历上“9月1日”那一页,写下了四个大字:“我要上学”。

    在惠学清看来,儿子在台历上写下的这四个字,就像是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因为一个“胰岛素泵”要3万元左右。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拼凑起来,也不过两三千元!惠学清告诉本刊记者,连日来他急得团团转,不敢面对儿子,甚至连自杀的念头儿都有了……

    惠学清的心情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人心都是肉长的。看到瘦弱的小惠皓做简报时那一丝不苟的样子;看到懂事的小惠皓自已给自已打针的样子,谁能不动心呢? (李光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