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99320
托起孩子心中的太阳(下)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11期
     五、中学生对人焦虑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妮妮是一个14岁的文静女孩,初中二年级学生。近来走路速度特别快,一下课就匆匆忙忙地赶回家;上学时进入校园后,总是特别快地步入课堂,走路时低着头,不敢与人目光对视,尤其是遇到老师和男生时,更是不敢抬头看,总是用眼睛的余光看别人,并常常脸红;在班级集体活动时,总是尽可能地往后躲,生怕被点名回答问题或表演节目;若是被老师指定当众讲话或表演节目,就会心慌、脸红、说话不流畅,弄得自己很难堪。

    在心理咨询中,了解到妮妮的这种情况是从一个月前开始出现的。原来在一个月前的一次班会活动课上,大家围在一起玩“击鼓传花”游戏,鼓停时花落在谁的后面,谁就表演一个节目。这期间花曾落在妮妮的背后,当妮妮要表演节目时,大家哄堂大笑,妮妮不知何故,感到纳闷时,大家笑得更欢了,原来有人在妮妮上衣背后下方贴了一条长尾巴纸。妮妮顿时脸涨得通红,她一下子扯下长尾巴纸就跑出了人群。此后,妮妮的行为表现便不太正常。

    妮妮上述的表现是一种对人焦虑反应。

    对人焦虑是指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同时伴有一定的身心反应症状,以至于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

    对人焦虑的主要表现

    ⒈在众人面前感到紧张焦虑、心慌不安。

    ⒉被人说了点儿什么会想不开,受到一点儿批评就总是闷闷不乐。

    ⒊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容易退缩、过于老实、提心吊胆、没有魄力、不敢讲话等特点。

    ⒋当对人焦虑极度增强时,就会逃避与他人交往。为了掩盖自己,有时会表现出一些虚张声势的冲动行为,但很快又会退缩回去。

    ⒌对人焦虑严重时,可出现头痛、失眠、食欲下降、腹泻、肢体无力等身体症状。

    在与人交往中感到适度紧张,会促进人去做好交往的准备工作,也有利于使自己处于积极的应对状态。但是,如果对人焦虑感过强,经常手足无措甚至讨厌与人交往,那么就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了。

    对人焦虑的常见原因

    ⒈过去与人交往的失败所带来的心理创伤。比如,有一位学生在和好朋友谈心时,讲出了是自己将班里窗玻璃打碎了,结果好朋友将她的这一秘密告诉了老师,导致她受到了严厉的处罚。此后,她就不敢与人交往,尤其是在人多的时候感到提心吊胆。

    ⒉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指责成为一种心理刺激。比如,有的学生从小受到父母严厉管教,形成了看大人脸色行事的软弱性格。据调查研究,父亲过于严厉,孩子就容易惧怕男老师;母亲过于严厉,孩子就容易惧怕女老师。还如,有一位高一年级的学生,每当老师在课堂上说将要提问时,就立刻感到脸部发热、思维迟钝;如果真的被老师喊起来回答问题时,他的大脑就会一片空白,什么也回答不上。原来在五年级的时候,他曾有一次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由于没有回答出来,结果被老师严厉责骂。此后,这种毛病就一直伴随着他。

    ⒊多次经历交往失败,缺少成功的体验,形成交往上的自卑感。

    ⒋不良的认知造成的。表现为不能正确看待交往结果和他人的态度,以偏概全地以为已不如人,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应对人际交往。

    ⒌与人交往的经验不足、能力不强。对人焦虑的学生大多人际交往经验不足,或者是交往的能力不足。有的是因为幼儿时期没有合适的游戏伙伴,有的是因为怕受到大孩子的欺负没有到外面去玩过,有的是因为被家长管束在家里很少出去玩……因此,他们从小缺乏交往能力的锻炼,不知道如何接受别人的要求,也不知道适当地提出自己的要求,更不知道如何解决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

    对人焦虑的防治对策

    ⒈进行心理分析,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找到过去经历中的痛苦事件,尤其是第一次造成心理创伤的经历,然后在心中告诉自己:“我的对人焦虑是因为那次失败造成的,从今天开始,我要彻底告别过去失败经历的影响,注意交往的方法,轻松自然地与他人交往,我一定会越来越好!”

    ⒉父母和老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少批评指责,多鼓励指导。要改善对孩子的态度;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注意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将行为表现和行为动机区别开来;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不能拔苗助长,提出超过孩子实际能力或发展阶段的要求。

    ⒊指导交往,不断提升交往能力。对于对人焦虑的学生,父母和老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尝试用正确的方法与人交往,在交往中不断地提升自信心。为解决因经验不足引起的对人焦虑问题,师长应把学生放在集体中加以训练。如让他们参加小组(如学习小组、游戏小组等)活动;在学校教育中,要为他们创设成功交往的机会,比如,有足够准备的当众发言,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解除对人的焦虑感。

    ⒋指导学生改变不良的认知,正确看待交往结果,要用动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看待交往结果和他人的态度。

    ⒌对于对人焦虑严重的学生,可建议其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必要时接受催眠治疗、意向改变治疗等更专业的心理治疗。

    六、中学生自责倾向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玲玲,17岁,高中二年级女生。父母经常因为情感问题吵架,有一天下午,玲玲在家中的阳台上看见妈妈和一位中年男人在楼下草坪拐弯处难分难舍地说话,以为发现了母亲的婚外恋,晚上非常气愤地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了父亲。后来父母大吵大闹,闹离婚,分了居,并要求她选择是跟父亲过,还是跟母亲过,她既恨母亲,又很爱母亲,非常懊悔将那天的事告诉了父亲,为此感到十分自责。此后,她一直情绪低落,食欲不佳,日见消瘦。整夜难以入睡,痛苦万分。在学习和与同学的交往活动中,玲玲变得格外的自卑与谨慎。

    玲玲是处于典型的自责倾向状态。所谓自责就是自己责备自己。

    自责的表现

    表现为自己责备自己,当这种倾向严重时,就会造成对自己评价过低,表现为自我卑视、自我轻蔓。高度自责的人一般同时伴有悲哀和忧郁的情绪。

    自责的原因

    从本质上讲,自责倾向隐盖了人对外在的敌意和攻击,是人在无法实现对外在的敌意和攻击后转而向内攻击的结果。比如:孩子依赖父母—父母严厉惩罚孩子—孩子对父母抱有反感和敌意—这种反感和敌意表现出来时—父母越发严厉地惩罚孩子—此后孩子不能或不敢憎恨父母—孩子失去了憎恨的外在目标—于是憎恨的能量由外转向内部—形成自责倾向。

    另外,老师和朋友的惩罚、批评与指责也能引起自责倾向。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后,被父母、老师和朋友责骂、惩罚,此后,他可能会感到无法生活或者是无法适应现实情况,并因此而对这些人(老师和朋友)产生愤恨与不满,如果这些愤恨与不满得不到顺利的解决,就会产生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的防治对策

    ⒈自责倾向的基础是对失去别人的爱的不安。因此,指导自责倾向较强的人,首先就要让他实际体验到、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从而解除他的不安。比如,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家长和老师是关心他的,是爱他的,他(她)是值得别人关爱的。 (蒋 平 李丽耘)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