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99318
中小学课堂图标评价方式的心理学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11期
     一般说来,课堂学生评价分为教师实施的评价和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两种。在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中,教师需要借助于有效的评价方式和手段。这里的有效,一方面指方式与评价内容的切合性,另一方面指要与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相适合,要与学生当前心理发展阶段一致,与其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一致。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国内外中小学课堂中较常使用的图标式评价方式,展示其内涵,并从心理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一、几种常用的图标式评价方式

    所谓图标式,就是指教师在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时,提供某些表格、图像等。以下将目前国内外中小学教师所较常使用的图标,按照适用群体分为两类,一类适用于小学生,另一类适用于中学生。

    (一)适用于小学生的图标

    适用于小学生的图标一般都比较直观而醒目,一方面这些图标可以促进小学生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他们规划和调整他们的学习。常见的图标有:红绿灯、手势、小便条、KWHL表。

    红灯表明学生本人并未理解;黄灯指示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绿灯则表示学生已经理解了所学内容。学生在自评时,可以针对所评价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选择指示灯,这样一来,不但学生会感觉有趣;而且教师也容易掌握学生的总体表现。红绿灯不仅可以指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指示其他一些因素,如学生的努力程度,对待学习的态度等等。

    手势的表示跟红绿灯有些相似,通常情况下,拇指向上表示学生理解了所评价的内容,向下则表示尚未理解。它简单易行,还能够使学生及时地向同伴和教师展示自己的评价结果。

    学生使用一些带有不干胶的小便条分类记录下自己的评价结果,如自己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哪些地方自己还不是很明白,需要学习;哪些地方自己发现比较简单;哪些地方还可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等等。评价完毕,学生既可以将这些小便条贴在自己书桌上醒目的地方来提示自己,也可以跟同伴交换,传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还可以交给教师,让教师统计评价结果,以规划下一步教学。这种便条不但记录了学生的评价信息,还记录了学生对自己目前所不理解地方的认识,这无疑有利于促进学生超越单纯的评价,进而对自己下一步的学习作出初步规划。

    上面就是一份典型的KWHL表,这里的K指的是英文“Know”;W指的是英文“Want”;H指的是“How”;而L则指的是“Learnt”。KWHL表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可以使学生全程而及时地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可以将自己目前的学习与先前学习联系起来,对照学习目标来明确自己要学习的内容,明确自己将要采用的学习方式,通过评价监督自己的进步,明确自己所学到的东西。

    (二)适用于中学生的图标

    较为常见的适用于中学生的图标有:网络、阶梯、三角图。

    学生可将成功样本的成功因素列入网络之中,对照自己或者同伴的样本,来发现所具备及所欠缺的成功因素,以及所欠缺的成功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网络图能够使学生透过自己所欠缺的方面在知识或者能力的网络图位置,去探究自己应该如何从整体上去加以弥补,使自己的知识或者能力网络趋于完整。网络图能够使学生超越当前所评价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的得与失。

    阶梯既可以表示从低到高几个等级,让学生评价自己或者同伴现在身处哪一级,也可以表示学生按照重要程度将评价标准依次分成几级。举一个简单例子,如在评价诗歌时,如果学生将诗歌的三个成功标准分别定为:意境深远第一级;朗朗上口第二级;用词优美第三级。学生本人的诗歌符合了后两个标准,那么他只能处于阶梯的第二级上,如果他想攀登到阶梯的顶端,就必须在意境上再下功夫。

    三角图可以如下图所画,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添加,图中的每一个三角形代表着评价的每一个指向,如可将上图的四个三角形分别表示为:①我所看到的;②我所听到的;③我所完成的;④我所疑惑的。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评价情况将三角图中的三角涂上不同颜色,表明评价完成的状态。这种方式与网络方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相对而言较为简单易行,也更为开放。

    二、图标式评价方式的心理学分析

    (一)基于认知心理发展阶段的分析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心理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各个阶段彼此衔接,依次发展,不能超越,亦不能逆转。这里的运算是指儿童通过逻辑推理将事物从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小学生一般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而中学生则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在儿童大脑中的形成,意思是儿童已经认识到尽管物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原有的属性是不变的。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进行逻辑推理,思维已经具有多维性、可逆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但是在学习时需要实际经验或者有具体的外观形象供其参考。初中学生则已经具备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和系统思维,既可以根据实际情景进行分析,也可以运用符号进行思维,能够凭借自己所假设的可能情景进行思考和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也将儿童的认知心理发展作了梳理和分阶段,他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先后经历动作式、映像式、符号式三个阶段。动作阶段的儿童通过各种动作接触和认识客观世界,通过动作再现外界事物,一般指小学前的儿童;处于映像阶段的儿童能够通过形象,包括视觉图像或者感觉映象对世界进行感知,一般包括小学1~3年级的学生;发展到符号式阶段的儿童能够借助语言或者文字等符号系统去学习,去摄取和储存大量信息,并能对信息进行加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情景通过各种符号进行思维,一般指小学高年级学生及初中生。

    结合上述可以看出,在课堂评价中所借助的评价方式不能一味追求直观,追求表象化,而是需要与学生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以及在此阶段思维的状况相结合。红绿灯以及手势用在小学就十分合适,它们一方面适合此阶段学生通过各种图像进行思维的状况,另一方面能够在评价中将评价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图像联系起来,是评价生活化的展现。三角图等方式在初中使用则更为合适,适合此阶段学生可以借助已经建立起来的演绎、抽象、系统等思维。

    (二)基于兴趣的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正确使用图标方式,还需要考虑兴趣。在心理学上,兴趣被定义为一种因个体与活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学家黑迪(HiDi)和瑞内格(Renniger)在1992年将兴趣划分为个体兴趣与场景兴趣(personal interest and situational interest),前者由个体持续不断地与活动相互作用而逐渐生成,随着个体的知识框架的不断成型、价值体系的不断完善而缓慢改变;后者是外在活动本身所特有的吸引人的东西而致使个体产生活跃的心理状态,容易随着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直接兴趣即前述的场景性兴趣,它是由学习者不断地从自己所接触的活动或学习任务中发现其所特有的吸引人的特征而产生的。直接兴趣不同于个人兴趣,它是由学习者所遇到的场景或问题激发的,但是这种兴趣一般难以保持长久,随着问题的不断揭示或难度加大而逐渐降低。

    小学生的兴趣一般为直接性兴趣,是一种基于场景的兴趣,因此,从这方面考虑在自评与互评这种需要学生自主与自治的评价中,图表式评价方式就必须在兴趣上带有一种引导性,引导学生完成评价,引导学生延长兴趣。中学生的人生观逐步形成,个体兴趣逐步形成,在兴趣上可以随着评价的进行得以延续,这时的评价方式更多的是指向评价内容本身,以及学生的这种个体兴趣。

    以上笔者通过认知心理发展阶段与兴趣两个方面对评价方式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借助本文减少自评与互评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评价更加切合学生的评价准备和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胶州市胶东镇其欣小学) (司朝霞 王瑞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