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6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9140
台湾中小学的辅导活动课程(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4期
     1968年,台湾实施九年“国民”教育,将“指导活动”正式列入了“国民”中学课程体系,并且规定各校须设置“指导工作推行委员会”,聘用“指导教师”担任辅导工作,自此,辅导工作在“国民”中学全面展开。随后,台湾的学校辅导工作进一步从初中向上推进和向下延伸,并由此构建了完整的学校辅导体系。因此可以说,辅导活动课程不仅是台湾学校辅导工作正式推展的标志,而且更是台湾学校辅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台湾实施九年“国民”教育中的辅导活动课程

    台湾九年“国民”教育中的中小学辅导活动课程的实施,与一般教学科目不同,有自己的特点,这主要包括:(1)辅导活动课程的实施必须是以学生需求为依据的一种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团体辅导;(2)辅导活动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性课程,教师是催化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参与者;(3)辅导活动课程的进行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和班级特性的不同而变通,崇尚生动的、多变的和富有弹性的互动方式;(4)辅导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紧密联系;(5)辅导活动课程的实施必须结合相关的辅导“咨讯”,如学生心理测验的统计结果等;(6)辅导活动课程与学生个别辅导具有相互为用的功能。这些特点体现在辅导活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时间分配、课程规划设计和课程评鉴等方面。

    (一)目标与活动内容

    各级学校辅导工作以学生不同年龄心理需要为参照,形成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而辅导活动课程又是落实学校辅导工作的最基本工作,所以除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了解自己、认识环境、适应社会、悦纳自己等共同的目标之外,各级学校的辅导活动皆各有侧重,也有相应侧重的活动内容,列举如下:

    “国民”小学的辅导活动目标以预防性辅导为主。在辅导活动中对儿童的社会发展、个人兴趣、能力进行探索,了解其发展方向。而相应的活动内容项目包括学习辅导和生活辅导,学习辅导内容如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与态度;生活辅导内容如增进儿童活泼快乐的生活情趣、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勤劳的生活习惯等。

    “国民”中学的辅导活动目标注重辅导的发展性。通过辅导课程活动帮助学生发展人际关系、克服升学压力、了解生涯发展,为未来发展作准备。活动内容比起“国小”来,多了“生涯辅导”的项目。在学习辅导项目中,增加了协助学生准备考试、检讨学习状况、克服学习困难和充实学习内涵等内容;生活辅导方面,强调协助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学习适当的两性交往态度与方法;生涯辅导方面,提出应协助学生了解生涯发展理念与扩展生活觉知、协助学生作生涯探索、协助学生具备基本的求知能力,并作生涯规划等内容。

    高级中学(高职)的辅导工作兼顾辅导的发展性和矫治性目标。焦点在于帮助学生选择升学或就业方向,制定未来生涯发展计划。这需要在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而在这方面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对学生实施各项测验并进行分组教学,只能采取团体心理辅导而较难实行班级辅导活动课程。因此高级中学并未开设专门的辅导活动课程。相对于“国小”及“国中”的辅导活动,高级中学的辅导项目多了升学辅导和职业辅导。关于辅导内容,生活辅导的重点转向解决学生的个别问题;学习辅导的重点转为分班编组及培养学生优良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等;升学辅导是以协助学生认识自身条件、认识学校科系情况、选择升学目标等为重点;职业辅导则以协助学生认识自身条件、认识工作、进而确定职业目标、培养职业技能与观念为重点。

    (二)时间分配

    1975年的“国小”课程标准虽然有“辅导活动”的项目,但是当时没有制定“辅导活动课程标准”,只列出“辅导活动实施要领”,也即辅导活动不另定科目和时间,而是配合学校各项活动实施。1993年修订的《“国民”小学辅导活动课程标准》,将“辅导活动”列为正式课程,并规定 “国民”小学班级辅导活动时间分配为:“一、二年级不另定时间,可利用导师时间及相关教育活动随机辅导,并与各科教学密切配合。 三至六年级,除与各科教学及各项教育活动相互配合外,应按规定设科教学,每周一节四十分钟。并与团体活动配合,以隔周连排方式实施。”

    台湾“国民”中学辅导活动历来是设科(实施九年一贯课程后成为综合活动课程的组成部分)进行的,有一定的教学时间保证。1994年修订的《“国民”中学辅导活动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辅导活动课程之实施,分‘班级辅导活动’与‘一般辅导活动’两大类;第一、二、三学年,每周一节实施‘班级辅导活动’;实施‘一般辅导活动’不设固定时间。”

    除了小学三至六年级以及“国民”中学依课程标准必须设科教学外,小学一至二年级、高中高职则没有明确的设科教学时间,其实施班级辅导活动的时间,则依照各校需要采取融合在相关的学科、配合相关学科或另外安排正式课程之外的时间实施。

    (三)课程规划设计

    辅导活动课程的规划设计包括整体课程规划和单元活动设计。

    整体课程规划以课程标准中定下的目标和内容为主要依据,配合学校整体辅导工作计划制定。需要在评估前一学年辅导活动课程实施状况的基础上,搜集全校师生的“咨讯”,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而制定全学年各年级辅导活动课程实施的重点,设定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并针对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单元活动时间的分配。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时间的规划上,台湾中小学提倡预留空白时间以设计弹性课程,目的是顺应学校或班级的特殊需要,设计预防性或治疗性的班级辅导活动课程,并进一步发挥课程照顾学生特殊需要的辅导功能。

    单元活动设计包括单元目标、具体目标、活动过程等。制定目标时,参考课程标准、学校辅导工作重点与各年级辅导活动课程整体课程目标,决定每一个单元活动结束后,预期要达成的活动功能,再参考认知、技能和情意三方面,具体列出单元活动的目标。然后根据单元活动目标,细分成若干可观察或可测量的具体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单元目标和具体目标都要以学生的目标为目标,兼顾学生在认知、技能与情意三方面的程度和需要来制定。活动过程的设计重点为:务必确定透过活动的过程,学生所获得的经验能符合具体目标。活动的过程可以运用讨论、报告、参观、访问、座谈、表演、绘图、填表、调查、演剧、辩论、脑力激荡、价值澄清、角色扮演、家庭作业以及其他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力求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充分了解各种活动的意义,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思考、创造和想像的能力。

    (四)课程评鉴

    台湾中小学辅导活动课程的评鉴从教师自我评鉴、教师对学生个别评鉴、教师对学生团体评鉴和学生自我评鉴四个维度出发;依照课后立即评鉴、兼顾活动课程与内容、结果具体清楚(可采用量、质并用方式)呈现及评鉴结果需确实反映实际情况四个原则进行;以班级为单位,设计班级辅导活动记录簿或另外设计教师评鉴记录簿对评鉴结果进行记录;之后对结果进行归类整理,在辅导活动教研会中进行讨论,以作为改进辅导工作的参考。 (肖 盈 叶一舵)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