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6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9069
在校园排演心理剧的实践与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6期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许多学校经过实践,寻找着适合自己学校情况的心理教育方法。其中校园心理剧便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方法。

    我校从2004年9月成立了心理剧兴趣小组。剧组由,名教师和20名学生组成。5名教师都接受过心理辅导教师资格培训,学生则是出于对心理剧感兴趣,毛遂自荐而来的。每周小组成员都要在一起进行相关活动。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心理剧深受师生们的欢迎,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生动有效的活动。

    心理剧是一种集体心理辅导法,它是将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内心独白等心理治疗的技术,通过表演的形式对表演者和观众进行的一种辅导和教育。它集教育性、活动性、趣味性为一体,特别对小学生来说,这种方法更易于接受。因为学生看心理剧时处于主动接受的、愉悦的心理状态,剧中的情节发展、主人公的心理独白,能引起学生换位思考,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心理剧与学生的生活

    实践证明;心理剧要有明确的教育辅导目标,要有敢于大胆表演的演员,需要有专门负责心理剧的人员,更要有典型意义的素材。学校心理剧的素材应当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心理辅导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进行采风,并对学生心理信息采集结果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归类。经过熟悉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剖析校园内外的种种现象的准备工作,再把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综合提炼,根据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编写成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心理剧。

    例如有许多孩子反映害怕夜晚,我们编排了《月下小憩》,布置了幽静美丽的场景,轻松愉悦的情节,给学生以恬静休闲的感受。《晴天》针对——些独生子女同情心薄弱,缺乏助人为乐精神的性格特征,编排了一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主人公经过思想斗争,最后做出正确行动的故事。让表演者和观众共同感受了助人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和快乐感。

    在教师编写剧本的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根据亲身的经历和体验自编自演心理剧。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心理剧,使得小演员更有切身感受。他们在演出时达到了真情流露的境界,深深打动了观众,台上台下产生共鸣,收到比较满意的教育效果。

    二、心理剧的编排

    每编排一部心理剧之前,所有参加表演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要坐在一起揣摩剧本,锤炼台词。

    讨论过程中,小演员常会出现意见的分歧。例如在排演《妈妈的唠叨》时,有学生认为剧中妈妈的形象应该是泼辣、好强,能言善辩的;有学生则认为剧中妈妈应是温柔、贤淑、语重心长的。这时指导教师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带着学生去分析剧情,对人物性格定位做出合理的选择。在讨论中,各个演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到合适自己的角色。剧中的主角往往选择那些与剧中主人公有类似心理体验的学生扮演,还可以进行角色转换。

    心理剧小组在讨论时,还共同商榷舞台道具的布置,背景音乐的选择,人物服装的搭配等等事项。通过集体的学习讨论,可以让所有表演者深入了解剧本和所扮演角色的神态、语言、性格特点,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角色扮演是心理剧的基础,是扮演某个人或某件事或者自己在某个不同的情景下的行为。当表演的学生对自己如何表演这个角色有了觉察,那么他就知道了应该如何发展合适的行为,如何改变自己不正确的行为。

    角色扮演是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剧本中的每一段话,都需要将它具体到人物的动作、语言、语调、神态之中。每一个姿势,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要进行反复的推敲。在《妈妈的唠叨》中,扮演妈妈的张仪同学开始时一直找不到与女儿说话时的那种真实感觉。指导教师和其他演员就反复进行示范,通过这样反复的推敲,妈妈的角色最终表演得很成功。

    有的心理剧中,根据剧情的需要,我们还会邀请教师和家长参与表演。在《我做一天校长》中,我们请来学校校长参演;在《妈妈,你怎么了》中,我们请来了学生的妈妈参演。教师和家长的加入,让排练中出现了更多的欢笑。重要的是师生合作,亲子合作让表演更真实,更生动。

    剧本是固定的,表演则是灵活的。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根据他们的要求进行角色互换。整个角色扮演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在团体中努力创设—种宽容、和谐的氛围,这样更利于表演者的发挥。

    三、分享心理剧

    心理剧不仅仅要让参与者受益,还要让更多的人受益。

    我们一般选择午会或者队会时间安排心理剧演出,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之前我们会把当天演出的心理剧出成海报,预先在学校大黑板上公布。

    在心理剧的演出过程时,要强调台上台下的互动。不少场次的心理剧演出中,我们会设计—些观众随机参与的机会。这样就把观众也带进了剧情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使得学生观众对演出更感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去体验角色,感觉到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这时教育的痕迹淡化了,心理教育的目标也就潜移默化地渗透下去了。这种台上台下的互动,让观众的兴趣更浓厚,演员表演欲望更强烈,双方产生较强烈的心理共鸣。

    心理剧演完后,我们经常会组织各班学生与表演者一起现场进行讨论,谈谈各自的想法,拓展心理剧的演出效果。在学生们热烈讨论的同时,教师及时地做—些点评,深化学生们对剧情的理解。另外,我们还进行了“观后感”评比,这些举措让学生们分享心理剧情的同时,也分享了各自的收获。

    四、心理剧的演出效果及反思

    回顾一年来我们的心理剧小组的活动,主要有以下收获:

    1.心理剧符合少年儿童生性活泼好动的特点

    心理剧以一种艺术的形式反映学生内心冲突和情绪波动,其特点在于生动、有趣、渗透性强,比单纯的说理见效快,且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2.心理剧对解决学生人际关系和同伴交往方面的问题非常有效、我们曾经特意为有同伴交往方面心理障碍的学生设计了一出心理剧,让他们根据要求即兴演出,每周演三次,共演了六周。通过对他们参与演出前后心理信息采集结果对比,发现他们的自控能力和交往中的悦纳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3.心理剧能为学生提供较真切的体验

    心理剧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将生活经历再现出来,根据自己的体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着重于学生行为的改变和自我感受。这样的来自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内容使学生的感受更真切。

    4.心理剧的辅导面广

    心理剧中,演员通过舞台与更多的学生分享成长体验,为大家提供帮助。就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而言,辅导面更广,气氛更热烈。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镇青溪初级中学)

    编辑/张宝玲 (王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