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1期
编号:13198791
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经验、问题与反思(4)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5日 庞红卫
第1页

    参见附件。

     扩展阶段,忽视了对心理辅导室相关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因此,我们认为,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以下几方面工作的完善程度:

    1.推进以校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要贴近本校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增进本校师生的心理素质服务。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在于根据本地或本校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选取辅导内容与辅导策略,学校应根据指导纲要,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一个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并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定期(每一年度)进行修正。

    为了制定一种适切的“以校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计划,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的情况确定学校每一年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重心,同时,学校应根据对前一年度心理健康发展计划的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实施策略与工作方式。

    2.加强对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专题调研,完善心理援助网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主动的策略,而不是一种被动的行为。为了向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专题调研,根据调研的情况对“重点学生”进行积极的干预。同时,省、市、县心理指导中心应进一步完善心理援助网络建设,包括校内心理辅导站的建设以及校外心理辅导中心(专业支持网络)的建设,构建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与转介网络。

    此外,为配合学校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干预,省、市、县心理指导中心应对群发性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时地干预与研究,并举行专题研讨会,为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专业援助。

    3.学校教育资源整合问题。浙江省学校心理辅导课的发展困境一方面在于内部体系的不完善,诸如督导机制与评价标准的缺失;另一方面则在于学校始终只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补充的内容,而不是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整体进行规划,这使得心理辅导课始终游离于学校正常的教学体系之外,极大地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大德育、生命教育的视野来重新构建,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生命教育的高度,与生理、伦理融合,构建“大德育”的框架,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从而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编辑/于洪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