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1期
编号:1319876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5日 李梦阳
第1页

    参见附件。

     “他律为主”的训导模式就可以转变为以“自律为主、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辅导模式,德育的实效性也必定可以大大改善。

    三、狠抓师资培训,培育新型教师队伍

    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建设一支既懂得思想政治教育、又懂得学生心理辅导的新型的教师队伍,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

    从本质上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育人理念、一种育人态度、一种育人方式。凡是教师,都有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更是此项工作的中坚,是决定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成败的关键。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校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要求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管理活动和后勤服务活动都应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求学校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物质生活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

    从操作上说,作为一个班主任或一个任课教师,在整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效果时,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一个温暖、信任、和谐的教育心理氛围,在此氛围中,使学生团体内的自由与纪律保持自觉的平衡。

    2.以真诚的鼓励、称赞和接纳,对每一个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

    3.提供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活动、德育活动和辅导活动的机会,以利于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4.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