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1期
编号:13198759
家长“软暴力”及其心理危害(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5日 韩宏莉
第1页

    参见附件。

     关键词:软暴力;精神控制;剥夺;心理危害

    通常,“暴力”一词指的是对人肉体上实施的伤害,如家长对孩子拳打脚踢等。“软暴力”指的是父母通过讥讽、数落、辱骂、厌恶、苛责、蔑视和冷漠等种种方式,对孩子心理进行伤害,使孩子产生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许多人称之为“心灵施暴”。在当代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家长文化程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一些看似文明的实则有害的管教孩子的方式越来越频繁地被采用,而且花样翻新,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家长“软暴力”是对孩子精神上、心理上的折磨和摧残。有许多“软暴力”是打着爱的旗号实施的,不少家长潜意识里以“爱之深,责之切”、“一切都是为孩子好”来为自己的行为开脱。实际上,家长的“软暴力”比硬暴力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更具有隐蔽性,常常不为人知,杀伤力也更大、更持久。“软暴力”会给孩子一生都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严重的可能导致孩子激情犯罪、冲动杀人,或自行了结自己痛苦的生命。父母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孩子心理健康的“杀手”。

    家长“软暴力”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讽刺挖苦孩子

    这是家庭“软暴力”最常见、最典型的方式。孩子在学习、交友、做事等方面,哪个地方的表现不和父母心意,达不到父母期望,就对孩子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你怎么这么傻?”“你怎么这么笨?”成了一些家长经常脱口而出的口头禅。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为了发泄对孩子的不满情绪,讥讽孩子说:“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上来,简直是个榆木脑袋!”“你连狗都不如,你活着有什么用?”中国有句古话“士可杀不可辱”,如此的人格侮辱,其实是一种恶劣的精神虐待,比打一顿的滋味更难受。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类千差万别的需要进行归类,概括出七种最基本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把尊重的需要和其他需要一起看成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化的需要。家长经常口无遮拦地肆意讽刺挖苦孩子,不但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无地自容,颜面扫地,而且影响到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使他们自我评价降低,缺乏自信,不够开朗和大方。

    周弘的“赏识教育法”之所以在中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