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1期
编号:13198776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受挫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5日 胡红霞
第1页

    参见附件。

     心理学家认为,挫折是个体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当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克服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往往出现概念、原理模糊不清,看到应用题就怕,四则混合运算错误率高等现象;在数学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扰乱课堂秩序;课后逃避作业、抄袭作业。这些现象或行为表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而又无法克服导致的。

    一、受挫行为的成因分析

    1.客观原因

    教材内容。由于数学课理论性、概念性、逻辑性较强,部分学生感到枯燥。

    教师教学。部分教师没有新课程理念,不注重教法探讨和学法研究,不考虑实际情况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把学生当作“容器”一味“灌输”,作业布置采取“题海”战术,造成学生心理负担重,记忆负担重。

    家庭教育。家长为子女确定过高的目标,使学生害怕学习、考试。

    2.主观原因

    智力水平。有些学生虽然很想学好数学,但受自己的智力水平所限,无法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

    学习态度。一些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不用功,上课不专心,作业拖拉,耐挫力弱。

    二、克服挫折行为的对策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树立信心

    (1)正确归因

    遭遇挫折以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