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2期
编号:13198735
浅谈中小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心理教育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2期
     所谓心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科学而系统的教育。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是:健康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的定义,意味着衡量一个人的健康与否,必须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综合评定,而这就是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然而,据调查表明,现在绝大多数中小学生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炼,对学习、考试、人际交往、恋爱、青春发育、家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理上准备不够,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诸如情绪多变、意志薄弱、依赖性强、自控能力差、缺乏合作意识;甚至出现性格缺陷、精神分裂症、轻生意念等。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

    二、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科学了解中小学生心理障碍及疾病的成因,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1.家庭方面

    一方面,不少家庭不懂得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甚至连平等对待孩子也做不到。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过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