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5期
编号:13198623
2007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追记(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5期
     ——当小孩子生下来之后,学校辅导室鼓励“小妈妈”要尽到母亲的责任,养育好自己的孩子;“小妈妈”不愿意到学校里来上课,于是教师不辞辛苦,到这位15岁的“小妈妈”家里为她补课,包括考场都设到了这个孩子的家里。

    ——学校辅导室还协助“小妈妈”做好生涯规划,引导当事人今后如何使自己有能力来负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

    所有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理念,说明“以人为本”并不是一句口号。我们姑且不去评价这些措施在大陆地区的可行性如何,我只觉得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是: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我们应该向台湾的同道们学习哪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同样感到可惜的是,“工作坊”并没有开展互动的研讨,我当时想到的一些问题如“台湾的父母对子女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有何变化”、“台湾社会舆论对出现学生未婚先孕的学校是何态度”、“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对待当事人的以上做法?”至会议结束时也没有机会向吴老师当面讨教。

    下午前半节“工作坊”休息之后,应该是本次论坛的重量级人物张德聪教授上场。我此前并未见过张教授,只是由于近一年来同在海峡两岸合作出版的一套丛书中担任执笔,所以在编辑与作者的文书来往中知道彼此。而我自己因为这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班级团体辅导的研究,因此也就特别期待张教授在带领“探索教育:班级辅导活动设计”的工作坊中能给我以具体的指导。加之在当日上午的半个小时左右的主题报告中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