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5期
编号:13198612
心理测试和班主任工作的结合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5期
     十几岁的中学生正值花季,他们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需要班主任给予更多的关注,班主任只有充分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事半功倍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得以发展。

    很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时,多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等外在表现来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这就需要班主任有很丰富的经验,但即使有经验的班主任由于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内心和他们的表现,多数情况下关注的只是几个尖子生和一些后进生。而且通常情况下,只有等到学生的问题表现出来,班主任才会发现。那么如何更有效地教育学生呢?初二上学期,我校引进了中小学心理测评系统,心理教师对全校学生作了学习适应性的测评,通过近20项的测评,给出了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方面的综合评价。心理教师找到我并指导我如何利用测评结果更好地指导学生。这次的测评使我发现了自己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如过于看重优等生的成绩,忽视了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纠正后进生时很少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中等学生平平淡淡没能引起我足够的重视,没能发挥他们的潜力。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我让心理教师为我班学生又作了几项测评,如问题行为、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注意力等方面,通过这几项测评,我更加了解我的学生,并依据测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王某是我班后来转进的学生,刚开始他在班内少言寡语,上课时经常不抬头听讲,作业也经常不交,问他他总说忘了,我不相信他的话,但看他也不像说谎的样子。我把家长请来谈话,了解到:他一直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爷爷的去世对他打击特别大,上初一后学习就不用心了。不久,学校组织了学生心理测评,心理教师在第一时间把王某的结果反馈给了我,并叮嘱我要仔细分析测评报告。

    通过心理测评我了解到,王某在学习上存在很多的具体问题,有些是我没有注意到的。例如:1.学习热情方面:常认为自己不必努力学习;2.学习计划方面:在家学习时不规定好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假期不学习;3.学习方法方面:不及时复习学过的知识,不尽早完成作业 ,4.读书和记笔记方法不对,上课时老师不提醒不记笔记,常因记笔记而苦恼。

    针对测评报告的结果,我决定多和他沟通。通过几次聊天,他从一开始的一问不答到一问一答到可以说几句,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聊天中我了解到,他爱学习理科不爱学文科。于是我找了一些当代作家的短篇小说、散文、励志故事让他读,并让他主动和我谈谈读后感,想借此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开始抬头听课了。我还送他一个本子,让他把老师留的作业全部记下来,慢慢解决容易遗忘的问题。同时嘱咐他在家每天至少复习一科的知识(或最喜欢的一科),使他在家也能保证短时间的复习,这个任务让家长协助完成。同时让家长试着多和孩子交流,来缓解孩子对爷爷的过度思念,让他感受到家长的爱。一个学期过去了,王某在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也从班级后几名变成了班内的前十几名。

    班内的张某,她初来班级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的,学习上也缺少热情。从她父母的口中得知,她原来是一个比较外向的孩子。对她的变化我感到很担心。在张某的ppct测试报告中我得知:由于不适应集体生活,她认为自己不被他人接受,有明显的孤独倾向,情绪不稳定;学习上缺乏成就欲求,有明显的学习不适应。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和她身边的学生聊天,让她们多与张某接触。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安排学生们做“盲人之旅”的游戏,游戏后,让她们谈谈当盲人的感受。张某在作文中写到:“当同学握住我的手带我向前走时,我觉得有股暖流流向心中,脚下顿时像有了方向一样,不再彷徨…… ”从此以后,她慢慢地变了:课上举手发言了,课下爱和同学交流了,我相信她的学习也一定会有进步的。

    心理测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座无形的桥梁,教师通过它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扬起青春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

    编辑/于 洪, http://www.100md.com(郑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