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6期
编号:13198578
浅谈家庭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6期
     关键词:家庭环境;儿童;心理健康

    有研究表明:婴儿早期的教育与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关系。因此,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健康的家庭氛围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家庭气氛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⒈紧张弥漫的态度情境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紧张弥漫的态度情境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例如:家庭成员不和睦、家庭经济管理混乱、家庭成员的不健康的爱好、经济或社会地位的实际丧失或有丧失的危险等。儿童处在不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有紧张情绪,他们常常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长辈。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的儿童来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情绪紧张。紧张的家庭人际关系破坏了应有的温馨的家庭气氛,使孩子长期处在负面情绪中,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

    ⒉欢乐、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有利于形成最佳的亲子关系

    一个健康的家庭,父母双方应该彼此相爱,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兴趣、能力;家庭成员之间能互相尊重爱护、以理相待,为人处世通情达理,家庭气氛安定和睦。但想要促进儿童心理健康,仅有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还是不够的,还要形成最佳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发展共同的兴趣,和孩子共享经验和成果;父母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爱好,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利;要慎重对待夫妻离异,不要意气用事轻易闹离婚;对孩子的教育要多诱导,少训斥。总之,丰富健康的家庭生活、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稳定。

    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应该为幼儿营造爱的氛围,其核心是对幼儿人格的尊重。然而,对孩子的尊重不等于放纵,关爱更不等于溺爱。那么,父母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才有助于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呢?

    日本性格心理学家诧摩武俊的研究证明:专制型家长用权力和强制性的训练使孩子听命,信奉“不打不成器”,长期在父母的高压政策下的孩子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在溺爱型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致使孩子易形成任性、幼稚、反抗、神经质等心理特征;放任型家庭中父母往往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使孩子形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等心理,但这些孩子的创造力和社会性发展较好;严厉型家庭中,家长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认为必须全力以赴保证孩子的学业,无视儿童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在民主型家庭中,家长平等地对待、尊重孩子,家长与孩子能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对孩子不成熟的行为进行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使平等尊重与适当限制相结合,有利于儿童独立性、自信心与能动性的养成,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具有直爽、亲切、爱社交、能与人合作、讲友谊、爱探索等特点。因此,父母要爱孩子,理解孩子,并用合理、科学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来对待孩子。民主权威型的教养态度是比较可取的教养态度。

    三、父母的期望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家长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激励越大,就越能强化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儿童意志品质的锻炼。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期望,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儿童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家长盲目攀比,过分拔高对子女的期望,不但起不到积极促进作用,反而会使孩子屡遭挫折,丧失信心,形成消极心理。 科学合理的期望应该是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还要联系孩子的兴趣爱好,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父母应努力追求合理、积极的教养态度,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

    编辑/于 洪, http://www.100md.com(刘德美 宋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