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8年第1期
编号:13198253
构建农村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创设和谐成长氛围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第1期
     农村地区学校、家庭、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指针对农村的经济、文化、环境等地域特点,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环境及其独特功能,形成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探索出适合农村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

    和谐成长氛围是指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育人的诸多优势,将人的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有机融合,搭建“时间上没有间断、空间上没有空缺、内容上没有疏漏”的育人平台。通过调整优化各种教育资源,关注学生、教师、家长的内心世界,使他们在尊重、理解、感悟与体验中潜在能力得到开发,健康人格得到培养,人际关系得到协调,生命价值得到提升。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的时代主题。而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潜能开发、行为协调已成为教育和谐发展的丰富内涵。教育发展的核心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教师在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心理负担较重,一些教师出现了较多的负性情结。信息闭塞的农村环境使他们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一些教师常常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的教育方法简单,评价方式单一,指责、训斥或非人本的一味禁止造成对学生的“师源性”伤害;一些学生在学习、升学、人际交往等压力作用下,存在着诸多心理问题。在一些家庭中,家长或自身就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或忙于工作,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亲子关系中存在较严重的 “代沟”。一些家长不懂科学教子方法,按自己意愿设计孩子的未来,稍不如意就批评指责甚至拳打脚踢。有的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不再负责,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过多干预,过高期望”阻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