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9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197869
浅析心理活动课中的“调侃”现象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第2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调侃;课堂表现

    “总之,现在是到了对心理课‘调侃’问题作出认真反思和认真应对的时候了。”钟志农老师在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首届年会上发言的这句话引人深思。反思自己课堂上的“调侃”现象,我觉得要解决“调侃”问题,首先要理解调侃,分析出现“调侃”现象的原因,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钟老师在上述发言中很精辟地论述了“调侃”不是辅导教师人本主义态度引发的必然结果和辅导氛围“开放、放松” 的表现,“调侃”不是由于学生素质低而引起的。那么“调侃”的产生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我觉得理解和处理“调侃”现象可以从学生所处的环境、课程主题、学生年龄、教师的课堂处理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我们先来看调侃和环境的关系。我在不同的场合上课,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一节课,在自己的辅导室上有人听课和没有人听课会有不同,在教室上和在报告厅上会有不同,给自己的学生上课和借班上课又有不同。我的经验是没有人听课反而没有什么“调侃”现象出现,而有人听课时却会出现;在教室上课课堂气氛显得真诚,而在报告厅听课人很多时会出现“调侃”现象;借班上课也是如此。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笔者觉得和学生上课时的安全感有关。团体辅导特别需要让人信任的团体氛围,教师和自己的学生相处,已经有了一个相互了解、相互融合的过程,团体在不断地上课中已经营造了一种安全感。钟老师说:“许多精彩的、感人至深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往往是那些与学生整日厮守在一起的优秀班主任的杰作。对于兼任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班主任来说,对学生抱有充分的尊重、理解、真诚、接纳、支持、鼓励、关爱等基本的辅导态度,比他掌握较多的辅导理论与辅导技巧紧迫得多、重要得多。”这大概也是因为班主任上辅导课时班级团体安全氛围特别好的原因。但是当这个团体来了一个陌生的老师上课或来了很多老师听课,学生的安全感会被打破。以前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觉得公开课比平时的课困难一些,后来我每到一个班级上公开课之前,我都会向班主任要半个小时时间,和学生们进行沟通,介绍自己和自己的辅导课,和学生建立一种关系;每当有人听课时我就会重申保密原则,并尽量让学生在课开始前和听课老师互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