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3期
编号:13196080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第3期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强调“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三维健康观:“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去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对如何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既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应予以积极的探讨。

    一、树立正确健康观念,转变学生健康意识

    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解释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日趋完善,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已经完全超出了唯生物学的范围。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及时认识到这一点,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去评价学生的健康状况,并把这种三维健康观传达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重新树立健康观念,从而让他们在体育课堂练习以及生活中能够客观、多元化地评价自身的健康状况。

    二、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要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根据学生情况、师资力量、场地与器材条件等实际,建立适合本校校情的课程结构,制定适合本校的课程教学方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