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194812
儿童的阅读障碍与眼动(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7期
     〔摘要〕利用眼动技术来研究阅读过程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取向。学习障碍儿童作为一种特殊群体,对其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将为识别阅读障碍儿童提供具体指标,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改善和提高阅读障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本文简要介绍了最近20年国内外关于儿童阅读障碍的眼动研究现状,同时还介绍了眼动分析的各种指标以及一些理论成就,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阅读障碍,能从眼动指标来分析和鉴别出阅读障碍,为此类型儿童的教育与训练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儿童阅读;阅读障碍;眼动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7-0017-03

    一、阅读障碍的症状

    对大多数儿童来说,阅读书本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情,因为阅读是儿童获得知识的窗口。但是儿童阅读的过程却比我们想的要复杂,阅读就像弹钢琴一样需要多种心理功能的协调。在阅读过程中,儿童首先需要发挥视知觉的作用,视知觉的分辨与记忆都需要参与进来。同时,阅读需要对声音的辨别与记忆,是一个对所看到字的声音的反应过程,只有熟练的阅读者,才能进行默读。通过对字形、字音和字义的联系,儿童获得对字词的理解。良好的阅读能力需要从学龄期(6~12岁)就开始培养、训练并逐步形成。但是许多的学龄期儿童并没有具备这种正常的阅读能力。因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患有阅读障碍症(dyslexia),也可以说是阅读困难。这种拥有正常的智力水平、教育及社会文化机会,而在阅读方面出现特殊的学习困难状态,阅读成绩明显落后于同年龄平均水平的现象称之为发展性阅读障碍,即我们平时通常说的阅读障碍。

    心理学研究者对日本、中国和美国的五年级的学生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后发现,学龄儿童阅读障碍发病率分别为5.4%、7.5%和6.3%。可见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学习障碍,它严重阻碍了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这些阅读困难的儿童在平时学习中常忘记一个学过的字该怎么写;阅读时总是挨个字地去读;经常混淆同音字的意义;经常把形体相似的字写混淆;在根据拼音写汉字的作业中总是做得很差;学过的字常常不会读;在听写测验中常常做得不好;经常混淆形体相似字的意义;不理解一个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等等。

    儿童阅读的过程十分复杂,主要分为视觉分析、字形加工、语音加工和语义通达一系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儿童的眼动(eye movements)。研究者用儿童的眼动特征来衡量其阅读过程,揭示阅读障碍儿童异常的眼动模式。

    二、阅读障碍的眼动指标

    眼球运动是视觉过程的直接反应,它可以直接地反映视觉的认知加工,能使研究在自然的阅读环境中而不受干扰,所以眼动追踪技术(eye tracking technique)是阅读研究的首选方法,下面就眼动追踪技术的一些内容作简单的介绍。

    在一般的阅读中,读者可能对材料中的某一个字注视只有一次,也可能注视好几次,还可能会跳过这个字直接看下一个字。有研究发现,阅读障碍的儿童在阅读文章时显示出异常的眼动模式:主要表现在平均注视时间长、注视次数多、眼跳次数多和眼跳轨迹混乱,说明阅读障碍儿童在阅读中缺乏组织性。在阅读障碍的眼动分析中,一般使用眼动轨迹图(读者在阅读时的眼球移动信息轨迹图)、凝视时间(对当前所注视的字的总的注视时间)、总注视时间(对某个字加工时间的总和)、注视次数(对某个字的注视总次数)、扫视(目光在注视点之间快速短暂的移动)、回视(对某一个字进行阅读后,对该字进行再阅读的情况)、眼跳(眼球从一个注视点跳到另外一个注视点的运动)等等这些十分简单易懂的指标。注视次数和持续时间可以表示读者对词语加工时间的快慢,如果儿童可以正常识别字词,他们的注视次数和持续时间是相对稳定的,不会有较大的变化。眼跳和回扫表明了儿童加工能力的强弱,如果儿童对视觉刺激加工能力强,眼跳和回扫次数应该相对较少。

    眼动研究为解释人的信息加工模式研究提供了便利,与以往研究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等指标不同,眼动研究提供的如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等指标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的准确、客观和科学。

    三、国外有关阅读障碍眼动研究的状况

    眼动研究在国外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世纪末期,一个叫Emilo Javal的法国眼科医生报告了一个案例,发现这个病人在进行阅读时眼睛不能连续跟随文字进行运动,而是有一系列的快速的眼动并且伴随着短暂的眼睛的停顿。他的这个发现被称为是对眼动最早的研究。

    从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眼动技术的进步,对阅读障碍患者的眼动研究也逐渐展开,但是早期的研究方法和指标比较单一,也不深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发展性阅读障碍眼动的研究大量展开。Pavlidis1981年的研究发现,在要求注意和自动加工序列任务中阅读障碍儿童比正常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不规则眼跳。在非阅读任务中,阅读障碍儿童有更多的注视和回视。进一步的实验还发现不规则的眼睛跳动与阅读材料是没有关系的。由此Pavlidis推测阅读障碍很可能是眼动功能或脑部功能的失调所导致的。因此他利用眼动作为指标来区分阅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正是Pavlidis的研究引发了阅读障碍是不是由于眼动的失调这种生理上的障碍所导致的争论。后来Biscadi等人用德语被试做的研究发现,阅读障碍被试与正常被试眼动有明显差异,其证实了Pavlidis的观点。

    但是后来Olson等的研究发现,阅读障碍者对词语的辨认的眼动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与阅读的能力是不相关的,所以认为对词语的辨认和眼睛的跳动这两者是独立的。后来Olson的研究发现了阅读困难与眼动失调无关,而是由于语音上的障碍引发的,以后的研究者也逐渐发现不规则的眼动与阅读障碍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Pirozzolo在总结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阅读障碍的不同分类。他把阅读障碍进一步分为了听觉-语音阅读障碍和视觉-空间阅读障碍。而且,他认为大约75%的阅读困难者都是听觉-语音型的阅读障碍,只有大约25%阅读困难者是由于视觉-空间功能不协调导致的。

    到了90年代,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脑电图(EE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脑磁图(MEG)和正子扫描(PET)等技术对阅读障碍者脑部功能的研究发现,眼睛跳动的一些特征确实反映了大脑内部的认知加工。并相应提出了一些阅读障碍者在认知加工时的模型。在这些模型中,得到许多研究者认可的是双通道模型,该模型认为单词的发音有词典通路和亚词典通路这两条通道。词典通路就是视觉输入直接激活心理词典的字形表征,字形表征的激活传输到语音表征,获得语音。亚词典通路是指通过不同于词典的形音转换规则获得语音。依据这个假设,研究者把发展性阅读障碍分为了特异性阅读障碍和语音性阅读障碍两个亚类型。特异性阅读障碍儿童在专门化词汇知识的任务上表现相对较差,不能利用词典通路通达词汇,研究中通常以例外词的成绩作指标。例外词是指不能按照一般语义结构分析,有意义但是不符合拼写规则的真词(如:墅和烨;psychology and yacht)。研究者认为,语音阅读障碍儿童没有很好地掌握形-音对应规则,不能有效地利用亚词汇通路通达词汇,研究者通常用无意义词来测查被试是否具有语音译码的技能。无意义词是指按照正字法规则能发音但是却没有意义的词(如:氵九,音“酒”,rane,音“rain”)。 (王福兴 陈 珺 段 婷)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