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91268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心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5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教育;专业化;心理教师

    教师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我校提出“品正、业精、生爱”的教风,正是为了适应这一趋势。

    在教师当中,心理教师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兴教师类型,由于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心理教师从资格认定、工作内容、身份角色、专业定位等方面,目前还存在着很多模糊乃至尴尬的地方。在很多学校,心理教师被边缘化,在教师群体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专业发展得不到保证。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学者孟万金教授在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从途径与方法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立体网络。”

    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中,心理教师要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这对心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心理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

    1.心理教师的知识结构

    心理教师从学历方面,最好具有心理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在心理咨询方面,最好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

    从知识结构方面,需要综合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量等方面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需要具备一定的变态心理学以及心理诊断的知识,能够进行甄别和转介。为了更好地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现有研究成果,对于心理潜能的开发、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具备一定的知识。

    2.心理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能够胜任心理活动课的教学工作。

    组织团体心理活动:能够以团体方式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心理测量:能够进行必须的测量工作,能够恰当解释测量结果,不滥用测量。

    心理咨询:能够开展个体咨询工作。

    研究:具备一定的进行行动研究的能力。

    转介:知道在恰当的情况下将个案转介给能够处理的专业人士。

    沟通与协调:在工作中能够和领导、同事、家长、专业人士等相关人员沟通、协调。

    获取资源:善于学习,善于获得工作所需要的资源。

    拓展:积极主动,善于在条件不充分、任务不明确的情况下开展和推进工作。

    二、心理教师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自身特点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一个人的个性成熟度、职业素养都有很高的要求,很难有一个人完全具备这些要求。从积极的角度出发,一个心理教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人格特质、实践经历中的美德、优势和特长,善于把这些个人的特点转化成为专业的素质,从而促进自身在职业生涯中获得发展。

    2.教师角色与心理工作者角色之间的关系

    教师角色与心理工作者角色之间存在着潜在的不一致。国外学校心理学家是独立开展工作的,并不以教师身份被聘任。也有研究表明,教学经验对于心理工作并无助益,一个人从事教学时间越长,越倾向于对学生作价值判断。从心理动力学角度来说,教师的身份位于人格结构的“超我”阶段,带有社会伦理的要求;而心理工作者的身份位于人格结构的“自我”阶段,不作价值判断,处于中立位置,倾向于帮助学生作出最有利于自身的选择。我国学者指出,在国内具备教师身份的主要好处是便于开展工作,但实际上心理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而是“助学”,更多是一个以合作者、服务者的身份出现。

    因此,心理教师的身份是心理工作者。为了适应学校的实际情况,心理教师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专业设置上作一些妥协和调整,但原则是必须遵守心理工作的职业伦理底线,如以来访者为中心、无条件接纳的态度、为来访者保密等。为了避免两个职业身份发生冲突,心理教师要避免明显的双重身份情况,不宜承担学生的直接管理者的角色,尤其是惩罚措施实施者的角色。

    3.心理工作与德育工作的关系

    德育是要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德育工作的范式是指导性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心理工作则不同。心理教师的工作是要

    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式来改进德育,让德育更加人性化,更加讲究方式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全员德育的要求下,心理的内涵被德育所同化,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在学校中设立心理教师的意义。

    心理工作必须严守它的中立性以及专业设置,心理教师在咨询关系中与来访者建立的是一种平等的、安全的、支持性的、有一定引导性但非指导性的关系。心理工作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帮助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良好行为,但是达到德育的要求不是心理工作的目标,心理工作的目标只能是为来访者的个人成长需要而服务。

    在德育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都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通过培训班主任可以利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开展班级日常的教育活动,但对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不宜亲自进行。

    三、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1996年,国际学校心理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Psychology)在其年会上通过了关于学校心理学家的定义:“这一名称指的是那些受过心理学与教育专业训练,在学校、家庭以及其他可能发生影响的环境中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学服务的专业人员。”

    这一概念最接近我国心理教师的概念。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下,“学校心理学家”的概念还不能完全涵盖心理教师的工作半径。作为一名心理教师,也很难面面俱到。在一所学校中,需要多名有不同专长的心理教师作为一个团队服务于全校的学生、教师、家长,而非单打独斗。从教师个人角度,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在以下的一个或几个领域有重点地开展工作,从而使自己能够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1.优秀教师/团体辅导师

    心理活动课主要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和团体辅导最为接近。具备团体辅导方面个性特点与专业培训的心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与团体辅导方面有所突破。培养方式: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相关培训;多听公开课;多做公开课和团体活动并听取反馈意见。

    2.心理咨询师

    着重发展自己的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水平。在具备基本的心理咨询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某些技术和疗法。适用于中学的,如短程焦点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沙盘游戏疗法、艺术疗法、家庭疗法等。培养方式:参加心理咨询治疗相关培训;经常进行督导。成果评价:案例分析报告,督导评价。

    3.培训师

    由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全员参与,那么对于更多和学生接触的教师、家长,就需要提供大量的培训,其中重点的是教师培训。由于培训往往采用体验性的,与团体辅导有共通性,作为培训师更重要的是在于给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学者肖川指出,我国教师教育中缺少“条件性知识”,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短板,这些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要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补上这块短板。这是我国心理教师独特的工作任务,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须。

    培养方式:参加学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相关培训;进行校本科研,了解教师现状。

    成果评价:教师校本培训方案,家长校本培训方案。

    4.EAP专员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目前有很多调查发现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相当高。要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学校从管理上作出很多调整、协调。这部分的工作,比较类似于企业心理服务(EAP)。

    以EAP的专业素质为导向,心理教师需要擅长短程心理辅导,能够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咨询,为教师提供心理服务。直接服务对象是教师,通过服务教师,间接地服务学生。培养方式:参加EAP相关培训,督导。成果评价:案例分析报告,校本调查研究报告以及建议、方案。

    5.生涯规划师

    生涯规划属于一种发展性的咨询,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非常一致。心理教师从专业化的发展来说,日趋多元化,职业生涯规划即是其中之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找到和发现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培养方式:参加相关培训,督导;了解本校学生现状;了解职场情况。成果评价: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个别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6.学习潜能开发

    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下,不仅要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也需要对引导一般学生以至资优学生如何更好发挥潜能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培养方式:深入掌握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相关认知心理学理论;进行校本科研。成果评价:个案分析报告,校本科研报告。

    四、总结

    心理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其在教师中处于特殊地位。在教育工作的共同目标指导下,尊重这一工作的规律性、特殊性,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一工作的效果,为学校的发展大局服务。

    心理教师从个人角度来说,应该在具备必须的基本素质基础上,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走专业化的道路,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自己可以在教育领域和心理专业领域得到职业的成功感,获得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北京,100089)

    编辑/于 洪 李益倩 终校/吴九君 (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