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1035
学生“放假综合症”及预防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6期
     〔关键词〕放假综合症;假期教育;预防

    “假期每天上网到凌晨一、两点才睡,现在还觉得眼睛涩涩的,而且浑身难受。”

    “前些天才旅游回来,虽然休息了几天,但回到学校还是头昏脑胀的,四肢乏力,感觉一点精神都没有,无法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

    类似于以上的话,在每次假期返校的最初几天里是经常听到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放假综合症”。表现在假期后的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低下,精神难以集中,并且伴随出现头痛、胃口不佳、瞌睡、急躁不安等不良反应。据笔者对广东省佛山市中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假后能保证较好学习状态的仅占33.7%,66.3%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放假综合症”,其中较严重的占了约19%。“放假综合症”在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

    一、原因分析

    1.认识不足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在校学习压力大,假期一到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彻底放松,大玩特玩。调查中,84%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放假时间太少,平时学习紧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不够,假期就应“尽情玩耍”。假期适当地放松是应该的,但放松并不等于睡懒觉、上网、看电视等。这种消极的放松,易打乱人体的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结果是越放松越疲劳。

    其次是家长的认识不足,对孩子的假期安排没有足够的重视,不能帮助孩子对假期作出科学的安排。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过分迁就,放任自流;二是过分严格,让孩子过上“鸟笼”式的假期生活。

    再次是学校放假前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通常学校在假前都会提醒学生注意若干事项,特别强调注意安全和完成假期作业。这种流于形式的提醒无法做到入“心”,甚至连入耳也做不到。就学生假期作业完成情况来看,42.7%的学生通过抄袭的方式来完成假期作业,22.9%的学生干脆不交作业,只有34.4%能按时独立地完成假期作业。由此可见,学校假前教育的效果是不容乐观的。

    2.缺少计划

    对时间缺乏统筹的安排,会使得假期生活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调查统计,在假期时间安排上,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只占6%,用于体育运动的时间也只占7%,而用于上网的时间占到44%。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假期生活,应该包含学习、娱乐休闲、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应根据个人和家庭情况,合理地分配假期时间,做到既放松了身心,又充实了生活。尤其要保持一定的学习“惯性”,这样才能避免假后出现学习上的疲劳感。

    3.角色缺位

    在看待“如何才能克服放假综合症”这一问题上,79.1%的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之所以会出现事实与想法上的明显差异,主要是因为未成年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足。换句话说,不少学生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及时介入,帮助学生战胜困难,正确引导他们过上一个愉快而充实的假期。

    在对孩子正确地引导方面,家长和老师存在严重的缺位。假期中,家长或因认识不足,或因忙于事务,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够。对孩子的一些所谓不良行为,往往也是用呵斥、责骂等简单的手段加以矫正,很少与孩子平等地对话与交流,共同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从老师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情况是,放假期间基本上将教育的责任全部交给家长。学生在校时间长,比较适应学校的生活,这种责任的完全转移,必然会使假期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防预措施

    避免“放假综合症”的出现,重在预防。关键是做好假期教育工作,真正做到未雨稠缪,防患于未然。

    1.加强指导力度,提高认识水平

    学校的假前动员教育工作不能停留于表面,要真正做到细致和深入。如可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在学生中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对假期生活有更全面的认识,对假期生活的意义有更进一步的领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假期不是学习的终止,而是学校学习的延伸。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科学文化知识,还包括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社会交往诸多方面。对少数自制力差、时间观念不强的学生,更应做好个别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制订假期活动计划、具体目标,甚至达成师生间的约定,尽量减少假期生活的盲目性。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通过家长会、专家讲座、家长学校等途径,有针对性地给予家长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假期家庭教育的水平。

    2.健全家庭功能,营造“收心”环境

    假期时间较长且集中,大多数家长也有一定的空闲时间,因此假期是孩子参与社会活动的最佳时期。要避免“鸟笼”式的假期生活,让孩子长期与网络和电视为伴,这样易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急躁。

    有句话叫做“智力靠智力来培养,情感靠情感来培育”。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与社会接触,与人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孩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行为习惯的培养、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教育(尤其是网络安全教育)、亲子关系的培养等是假期家庭教育的着眼点。做好假期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尽可能多地空出时间来陪孩子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多与孩子交流。一个通霄打麻将、看电视,或整日忙于应酬的家长,是很难要求孩子做到坚持正常的作息及生活习惯的。

    当前有一种倾向,假期家长热衷于送孩子参加各类培训班。是否参加假期培训班,要因人而异,关键在于孩子的态度。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多与孩子沟通,达成共识。如果家长只是一厢情愿,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参加假期培训班,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攀比心理”,看到人家的孩子学,生怕自己孩子落后,强迫孩子去参加;二是“甩包袱心理”,怕孩子在假期玩“疯”了,送到培训班去省心。这两种心态都是不可取的。

    3.重视家校合作,保证督促到位

    尽管家庭是假期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在孩子假期“收心”教育中的重要性也不可必视。老师可通过上门家访、电话或网络通讯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跟踪学生假期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好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不好的方面,应帮助指导。如此一来,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关注,给学生以莫大的鼓舞,而且还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佛山,528100)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李晓军 曾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