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89918
用心聆听花开的声音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11期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时间》,文中有一段令人感慨的话:“是的,我们谁没有错过自己人生中的几株腊兰呢?我们总是盲目地拔掉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开花的野草,没有给予它们开花结果证明自己价值的时间……给每一棵小草以开花的时间,给每一个人以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不要盲目地去拔掉一棵草,不要草率地去否定一个人,那么,我们将会得到多少人生的‘腊兰’啊!”

    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学生如同那“破土而出的草芽”,在茁壮成长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富于变化,意志、思维、想象等各项能力的发展同样会有“花期”,教育者应凭借高超的育人技巧,让其彰显独特的个性魅力,以充分地吸收阳光雨露,尽情地吐露芬芳。

    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教一篇课文时,引领学生用“我有……你也有……,哈哈,我们都有……”这一句式造句。由教师说第一分句,学生说第二分句,师生共同说第三分句。于是便出现了如下对话:“我有一枝铅笔。”“你也有一枝铅笔。”“哈哈,我们都有一枝铅笔。”……由于贴近生活,难度不大,学生兴趣盎然。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贾老师变换方式,让学生先说第一分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思维被激活了,懂得寻找事物的共同点主动作答。接着贾老师又提出更高的要求:说一说只能用心感受或隐藏在心里的东西。片刻沉寂之后,一朵朵思维之花灿然绽放:“我有一个美丽的梦想。”“你也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哈哈,我们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我有一个美好的心灵”“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说到尽兴时,全班齐呼:“我们都有一颗爱心!”那热烈的场面令人感动。

    无独有偶。一天,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男孩,问道:“你长大了干什么?”小男孩回答:“我要当一名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假如有一天,你驾驶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男孩想了想说:“我让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下去——”当现场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小男孩,出乎意料的是小男孩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时林克莱特发觉小男孩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小男孩回答:“我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林克莱特的特别之处在于让小男孩把话说完,并且在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时仍保持着聆听者应有的一份亲切,一份平和,让人们聆听到了孩子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林克莱特和贾老师的共同之处在于独具匠心,以素养托起素养,以思想孕育思想,以灵魂唤醒灵魂,令人耳目一新。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上天赐人以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但只有一张嘴巴,就是希望人们能多听多看少说话。”聆听师长的教诲,我们打开了知识殿堂的大门;聆听他人的精彩发言,我们受到了触类旁通的启迪;聆听父母的温情叮嘱,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聆听对于他人而言,是一种尊重。

    意大利诗人洛利斯·马拉古兹有一首著名的教育诗《不,一百种在哪里》: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这首诗无时无刻不在百般譬喻,殷勤示教:孩子的世界色彩斑斓。教育不应是空洞的说教,不是强行的灌输,不是抹杀个性,不是凌驾于平等之上的霸权……教育是春天的一缕清风,是冬目的一抹暖阳,是心与心共振发出的欢叫,是困惑的双眼释放后折射出的亮光……教育者不应把千差万别的孩子揉成“面团”,送进“流水线”,打造成颜色、形状、大小,乃至口味皆同的“汉堡包”,而应“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聆听花开的声音,教育者就会变得心平气和,不再浮躁,不再功利,用一颗平常心对待教育,用智慧的眼去观察教育,用真诚的心去感悟教育,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去实施教育。聆听花开的声音,教育者就不再是只会雕琢的教书匠,而会成为教育的研究者、躬行者;会研究教育规律,把握教育真谛,丰富自己,发展自己,使生命价值和品位得到有效提升。

    聆听花开的声音,不是教育者尊严的丧失,也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新课程倡导下的人文教育的迫切需求,是平等对话的绿色和谐教育的至高境界! (谢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