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89973
人本主义思想关照下的二语课堂情绪管理(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11期
     [摘要]在二语课堂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情绪问题,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学习,而消极的情绪往往对学习形成阻碍。可见,课堂中的情绪管理对于学习目标的顺利达成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观、学习观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是得到广泛的认同和运用。在人本主义思想的关照下,积极对课堂情绪进行管理,帮助学生建立并发展积极人格,可以有效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人本主义思想;教育观;学习观;情绪管理;积极人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11-0009-03

    一、人本主义思想渊源

    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重视人的尊严、价值和情感,相信人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性是社会化过程中的文化产物。在教育中,肯定受教育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习者”。人本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Abraham H.Maslow)和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等都积极从事有关人的本性与学习的研究,他们的观点为人本主义教学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及个人发展的角度思考教学与学习问题。它主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者天生的学习潜能的挖掘,强调学习者的积极、自发学习和自我概念的重要性。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还主张学习的关键是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认识学生的学习天性、促进意义学习和内在学习、促进积极人格的培养上。

    二、人本主义教学观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由学习,教师需要“放权”,允许学生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人本教学的根本目标——自我实现

    罗杰斯认为,当今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和学生面临着全新的教学环境,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应对变化的人,才能成为适应社会的“功能完善者”。这种“功能完善者”既是“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为一体”的人,更是能充分发挥能力的“自我实现者”(self-actualizing man)。

    2.人本教学方法——教会学习

    人本主义教学观将学习过程看作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理解的过程,是认知和情感相结合的活动。也就是说,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地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并乐于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信任,建立起情感,更能让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学习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学生是各不相同的,对于知识的需求不同,各自能够达成学习目标的方法不同,教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具有必要的情感共识之外,还必须有恰当巧妙的教学方法。只有学生用熟悉的方法发现、学习、内化的知识,才是真正进入到自身知识结构中被掌握的内容,才是有意义的。这些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组织好教学内容,目的是便于学生自己学习;要善于辅导,而不是直接地、一味地去讲解和灌输,适当、适时地启发学生,让他们自己吸收、组织和创造;提供必要的辅助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

    三、人本主义学习观

    1.内在学习与意义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观倡导内在学习与意义学习。内在学习与意义学习不仅是人本主义课程论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模式形成的理论前提之一。内在学习(internal learning)是相对于外在学习(externallearning)而说的,马斯洛认为,外在学习是单纯依赖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其着眼点在于简单的输入而不在于理解,属于机械的、被动的、传统教育的模式。内在学习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力、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是一种自觉、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模式。

    罗杰斯的意义学习(significant learning)与认知心理学的意义化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是不同的,又是区别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机械学习的一种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化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的学习。而罗杰斯的意义学习则更关注知识与学习者之间的联系。按照罗杰斯的观点,意义学习有以下特点:学习是自主的,虽然存在着外在刺激和动力,但主动探索、发现、领会的愿望是来自内部的;学习是参与的,最有效的学习是整个人的智力和情感两方面都投入的学习;学习是发展的,学习者和学习对象都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开放的学习心态使学习者不断适应并改变;学习更需要自我评价,当学习者较多注意到自我评价和反思而不是依靠他人评价时,逐渐培养的创造性、独立性会促进意义学习。

    2.自发的学习

    学习是人类的天性。每一个人天生拥有好奇心,渴望探寻新知识,积极探索未来世界,这个过程就是自我的发展与实现的过程,这不仅是学习和教育的价值所在,也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只要有一个适当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凭借自身的巨大资源,自动、自我地完成学习。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有以下几点。

    (1)教学是在教师对学生具有潜在学习天性的基础上开展的。

    (2)教师为学生创造相互尊重、平等的教育环境。教师了解学生的条件和需求,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调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3)在安排教学活动、学习评价时,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其中,自由地选择决定方向,探索和发现结果;教师只是从旁协助,以减少阻力与挫折。

    (4)提供实践的机会。当学生带着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投入到实际的“做”当中时,会获得更多的与经验的对照,体会到不同于单纯学习的成就感。

    四、课堂情绪

    1.积极情绪因素及其影响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The Yerks—Dobson Law)表明,情绪的高低变化和认知操作的难易程度影响着动机水平的高低和学习效果。随着认知内容难度的增加,拥有高水平的情绪状态能获得较佳的学习效果。良好的情绪状态能激发、改善和促进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增强学习动机,提高认知效率;不良的情绪状态则阻碍、减弱和中断学习者的智力活动,削弱学习兴趣,降低认知效率。

    (1)积极情绪促进认知

    Fredrickson认为,积极情绪如快乐、满意等能扩展个体的瞬间思维活动序列。情绪与注意有着密切联系。Fred-rickson研究发现,在快乐、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被试比中性状态下的被试有更大的注意广度。也就是说,积极情绪能促使学生突破认知的阻碍,扩大注意范围,使个体采取更为积极的思考和行动。相反,消极情绪会缩小个体的认知广度,使个体在应对困难时缺乏灵活性。尤其是焦虑情绪,焦虑被认为是最关键的心理变量之一,而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 (者林 罗晨)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