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2年第1期
编号:13184552
高中生成就目标、学业情绪和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第1期
     〔摘要〕对526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探讨成就目标、学业情绪和学业成就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中男生更多采用成绩趋近和成绩回避目标,女生更多采用掌握回避目标;高二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掌握接近目标,高三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掌握回避、成绩趋近、成绩回避目标;(2)高中生的成就目标和学业情绪存在显著相关,学业情绪是成就目标和学业成就的有效中介,基本上验证了Pekrun等人的中介模型。

    〔关键词〕高中生;成就目标;学业情绪;学业成就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01-0019-04

    一、引言

    心理学家对动机早有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如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能力知觉理论及成就目标理论等,其中成就目标理论成为20世纪90年代研究的热点,更成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针对学生的成就目标,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结构和分类,其中以Printrich等人的四分理论较为流行。学业情绪(academic emotions)概念是由Pekrun等人提出的,认为学业情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与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不仅指学生在学业成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在日常做作业中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等[1]。Pekrun等人采用效价(积极和消极情绪)和激活性(激活和抑制)两维度把学业情绪分成四组:积极激活情绪(如学习的愉快、成功的希望和自豪)、积极抑制情绪(如成功后的放松、满意)、消极激活情绪(如生气、焦虑、惭愧)、消极抑制情绪(如厌烦、无望)[1]。这一定义和分类也得到了其他学者的认同(如董妍、俞国良[2])。

    目前研究者对成就目标、学业情绪和学业成就的两两关系研究较多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