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2年第1期
编号:13184533
青少年人格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第1期
     〔关键词〕青少年;人格;健康人格;人格教育;理论构建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教育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普及生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对人格教育的认识,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重点。

    一、新时期青少年人格教育的理论构建

    1.人格的涵义

    人格是心理学中一个复杂且又十分重要的主题,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不同的研究者对人格的理解不同,对人格所下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例如: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交织。又如:心理学认为人格就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独特和稳定的心理面貌的总称。我们可以把人格简单说成:每个人的心理、行为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

    2.人格的形成

    人格是个体在一定环境下的自我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人的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关联较大的特质方面,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正是这类遗传特征构成了个体独特的心理基础。而人格中的信任感、自我认同感、交际能力、行为准则、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特质的形成更多地受后天因素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