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2年第10期
编号:13180526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模式与专业突破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第10期
效果意识,辅导意识,活动意识
     〔摘要〕效果意识、辅导意识、活动(动感)意识和主题意识是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应具备的关键意识,有了这几种意识,教学过程不管分几个阶段,不管怎样设计,都将是对心理辅导活动课四阶段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或创新。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模式;效果意识;辅导意识;活动意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9-0010-02

    根据钟志农老师的理论,团体辅导可以分为团体暖身期、团体转换期、团体工作期和团体结束期,相对应的教学环节是热身阶段、主题切入阶段、主题深入阶段和结束阶段。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否必须严格按照这几个阶段层次分明地开展活动?是不是不能颠倒顺序,或不能跳跃某个阶段?是不是每个阶段都要有清晰的交代?这些问题经常会困扰一线专兼职心理教师,甚至影响了教师们的教学探索和专业突破。下面从心理学科教研员的角度,谈谈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模式与专业突破。

    一、可遵循的教学模式

    首先,必须要承认,心理辅导活动课还在不断探索和实践阶段,钟老师的四阶段教学模式也好,或者其他的教学模式也好,都不是终极的教学模式,随着我们对团体心理辅导课认识的深入,其教学模式也必将进一步更新和发展,出现多元化的倾向。

    其次,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属于团体辅导,团体辅导的理论和实践对班级心理辅导课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必须要遵循团体心理辅导的一般原理,要把握好团体动力规律,包括团体规范、团体氛围、团体凝聚力、团体动力。不可否认,活动、体验、分享和互动是团体动力的最基本元素,不管用什么样的模式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都离不开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

    再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