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3期
编号:13172788
心理活动课如何烹出“心理味”(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3期
心理活动课如何烹出“心理味”,目标设置,情境创设,课堂氛围
     〔摘要〕本文结合课堂实践探讨了心理活动课烹出“心理味”的五大技巧:目标设置要体现“心理味”;情境创设要体现“心理味”;课堂氛围要体现“心理味”;心理课要讲究“动感第一”的“心理味”;心理课中“现场生成”的处理要体现“心理味”。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目标设置;情境创设;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3-0008-03

    心理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中小学心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凸显出一些明显的问题,心理课的特色表现不明显,心理活动课上常常散发两种“怪味”:学科味和德育味。

    心理课的学科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课案设计是按照传统学科的设计套路,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整堂课重在知识的传授,没有摆脱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固有模式;(2)情境创设中,多选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静态素材,采用“读、思、答”的语文学科教学模式让学生说出“正确答案”。

    心理课中的“德育味”则体现在:思品课与心理课在具体的内容上有许多交叉,然而,德育和心育各有其内在规律,有的心理辅导教师长于说教,往往不自觉中把心理课上成了思品课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