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3期
编号:13172838
指鹿为马“心解”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3期
心理暗示,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关键词〕指鹿为马;心理暗示;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公元前210年,宦官赵高当上宰相后,专横跋扈,权倾朝野。秦二世胡亥年纪尚小,朝中一切大事都听从赵高安排。赵高不甘心居一人之下,日夜谋划着篡夺帝位,取代秦二世,但又怕群臣反对。为了试探一下大臣们对自己的服从程度,他策划了一出“指鹿为马”的把戏。在朝堂上,赵高当着秦二世和众大臣的面故意把鹿说成是马,尽管胡亥已经指出是赵高看错了,但大多数大臣慑于赵高的权势,或沉默不语、不置可否,或随声附和以讨好赵高,有几个大臣不畏权势,讲了真话,后来都相继被赵高杀掉。

    “指鹿为马”的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后来人们用此成语比喻混淆真相,颠倒是非。

    本来鹿和马是极好辨认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6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