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3期
编号:13172837
花高价、上名校的“苦孩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3期
不当家教,关键期教育,因材施教,独立人格
     〔关键词〕不当家教;关键期教育;因材施教;独立人格

    时下有不少家长,或许出于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或许出于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看到周围的一些家长不惜花高价把孩子送进知名小学或重点中学,自己就按捺不住了,生怕“亏待”了孩子,于是四处求亲拜友,花高价也把自己的孩子“塞进”知名小学或重点中学,以为这样,就等于将孩子送进了升学成才的“保险箱”。殊不知,这种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盲目择校行为,很多时候非但不能“拯救”孩子,反而“葬送”了孩子!请看下面我所接触的这个案例。

    一名叫黄山(化名)的孩子,当年中考成绩刚过普通高中的录取线,但家长却不惜以数万元的“赞助费”把孩子送进了一所重点高中。结果三年下来,别说上本科了,就连最终被录取的大专也还是个民办的!在此,让我们先来“还原”一下黄山最初的情况。

    上初中时,黄山因为营养充足,身体发育良好,外表看上去堪称当今网络流行词汇所称的“高富帅”,可是其心智发育水平却明显低于同龄人(注:非智商低,而是因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所致),以至于被同龄人戏称为“小孩”“小儿郎”等,并时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由于黄山在同龄人中缺少伙伴,他只好找那些年龄比他小很多的学童玩耍。他的学习在班上虽属中等水平,但波动很大。任课老师常因他的发问引来“哄堂大笑”而不敢提问他。就这样,黄山在班里几乎成了“集体失忆”的人。以我对他和他家庭的了解,他升入高中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