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12期
编号:13166648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困生辅导策略(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12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

    电脑随机排位、杜绝分设快慢班等教育均衡举措促进了教育公平,但由于不同生活、教育环境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个性、品质、习惯、能力等方面不尽相同,其学业水平必然不尽相同,尤其到了初中阶段,学业成绩分化明显,学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引入学困生辅导,使学困生克服无助感,获得更多的心理资源,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提高自我意象,增强自我效能感,不仅有助于学困生改善学业,而且可以促进学困生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态度,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自尊、自信的人格品质。

    一、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帮助学困生克服无助感

    积极心理学认为,“无助感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无助,而是因为情境导致了他们主观的不努力而造成的,是学习的结果……人一旦产生了无助感,便会对类似的任务行为失去动力”。学困生长期的学习挫败极易产生习得性无助,从而对学习失去动力,因此,学困生辅导首先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帮助学困生克服无助感。

    对于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是阅读、理解、记忆、归纳、概括等基础学力的训练,如指导学困生阅读历史课文时,不仅要带领他们通读以了解大意,找出历史要素,手把手地授以做记号的方法,还要在黑板上示范、归纳板书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