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12期
编号:13166647
批评孩子,父母要三思而后言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12期
家庭教育,积极暗示,宽容
     〔关键词〕家庭教育;积极暗示;宽容

    一日,丈夫给快一岁的儿子买了一个可爱的毛绒玩具熊,儿子看见小熊后很高兴,伸出小手亟不可待地抢了过去,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不一会儿,他就把小熊塞到嘴里,和小熊亲热起来。

    见此情形,我毫不犹豫地上前一把夺过小熊,扔到旁边。刚才还美滋滋的儿子一见小熊没了,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我边抱起他,边责怪道:“真娇气,玩具没了就哭。”

    一旁的丈夫听了我的话,很不高兴地说:“你不能这样轻易地就给他定性。”

    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我不是最反对给人贴标签的吗?今天怎么竟然给无辜的儿子贴了一个标签呢?

    丈夫一边把小熊递给儿子,一边轻声地对儿子说,“宝宝,小熊是用来玩的,不是用来吃的,小熊不能吃,明白吗?”儿子止住了哭声,很专注地看了丈夫一会,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然后拿起小熊玩了起来,果然没有把小熊再往嘴里塞。

    事后我反思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感到脸红,更为自己给儿子贴的标签“娇气”感到后悔自责。记得小时候,父母常常对别人说我很内向,不爱说话,每次听到他们这样说我,我心里都很不高兴,因为有的时候,在有些场合我也是很开朗健谈的。但父母这样说的次数多了,时间久了,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认为我是一个内向的孩子。渐渐地,我越来越不爱说话,有时候是不想说,有时候是想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于是沉默,就真的变成了一个内向的孩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