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1期
编号:13143227
好友反目背后的教育隐忧(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1期
     家长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同伴交往的矛盾冲突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家庭教育、性格特征、气质类型都有差异,在同伴交往中,有差异就有矛盾,这很正常。从晨昕和亚婕事件的发展来看,起初她们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同伴交往中的小矛盾而已,并没有严重到不能控制的地步。

    孩子正是在一次次成功或失败的交往中,学习与人相处之道,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成长、成熟的。但是很多家长囿于社会现实,往往急功近利,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孩子的智力发展,只跟孩子要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孩子的精神关怀。甚至担心孩子在同伴交往中浪费精力,消耗时间,耽误学习,以“学习最重要、外面坏孩子多”为借口限制孩子的同伴交往。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不但剥夺了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学习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机会,而且违背了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留下了产生心理障碍的隐患。

    (二)家长是否应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问题?

    同学之间在一起生活、学习、相处,不可能不出现矛盾,孩子从小到大,只要是与同伴在一起,几乎时刻都处在矛盾的出现与解决过程中,其中绝大多数矛盾都可以由孩子自己解决,孩子也有能力处理他们之间的小冲突、小矛盾。现如今独生子女家庭“421式”的家庭结构,导致六个成人围绕着一个孩子,孩子在家里处于“绝对中心”地位。当孩子遭遇同伴交往矛盾冲突的时候,家长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不给孩子处理问题的机会,家庭成员齐上阵,越俎代庖。殊不知这样会造成孩子更多的依赖,遇事都交给家长处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也缺少兄弟姐妹间的水平交往,失去了争吵打斗、迁就忍让、相互提携、互促共进的成长体验,失去了发展交往能力和练习解决人际冲突的天然场所。家长要认清这个客观事实,给孩子理智的爱,不要凡事都包办代办。
, 百拇医药
    对于一些愈演愈烈的矛盾和突发的矛盾,家长也应该适时干预。但是要保持冷静,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清楚再作处理和干预,切不可操之过急。家长要以一颗善良、宽容、理解的心,处理矛盾,给孩子以示范和教育,实现家庭教育的正向功能,教会孩子遇事克制、宽容。同时,也要注意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晨昕和亚婕的父母在获知女儿的遭遇后,如果都能多一点冷静和克制,多一点宽容和理解,不去火上浇油,而是积极灭火,相信事件不会升级,相信孩子也不至于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相信孩子的能力”应该成为家长们认真学习的课题。

    社会支持对于学生不良的情绪和情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同学、朋友、教师、家人、亲戚都是社会支持系统中的重要他人。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从人际交往中获得负性情绪,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如果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可以有效缓解和消除这些负性情绪。教师要善于经营每一个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充分调动学生社会支持系统中的积极力量,为学生的同伴交往提供一个较好的生存发展空间,为学生的心灵打造一个晴朗的天空。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扬州,225800)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 百拇医药(万红刚)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