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4期
编号:13139257
心理课堂翻转模式的改革与思考(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4期
     1.心理常识课

    心理常识课主要是通过学科课程的形式,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与技能。一般每学期第一节心理课都会采用这种模式。此外,在一些主题课程中也常用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浅显的心理学知识、心理效应与心理方法。如“我有我气质”一课中需要分享气质的概念、气质的起源与不同气质类型特点等知识。常识课程的内容包括全部心理活动因素,例如自我意识、学习方法、情绪调节、对抗挫折、人际交往技巧等,目标侧重于帮助学生在认知层面上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知识,以认知引领行为,促进学生自我完善。

    2.心理团体课

    心理团体课主要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训练课程,通过有目的的游戏、活动、分享等环节,利用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良好发展的课程模式。比如“扬起自信的风帆”“团结就是力量”等主题就适合做团体训练。团体训练课可以促进学生在团体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 百拇医药
    3.体验分享课

    体验分享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课程模式。心理课程强调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多种途径,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与体验。

    4.生涯指导课

    生涯指导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心理课程模式,以认识自我和认识职业为基础,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和职业选择。通过生涯指导课,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特长,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要,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心理课程模式的反思

    1.心理课程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

    无论采用哪种心理课程模式,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心理教育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心理课程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心理课程模式。以高中阶段为例,根据心理教学大纲,高中年级要通过不同途径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心理学,掌握学习与记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技能等);过程与方法(包括开发个人潜能,保持自主性和互动性,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和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克服考试焦虑等)。通过实现每一节课程的三维目标,最终实现发展学生、完善学生的终极教学目标。
, 百拇医药
    2.心理课程要注重理、情、行的结合

    无论哪种心理课程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时都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只注重理的讲授、只注重情的体验或只注重行的训练,都是片面的。因此,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是一个知、情、行有机结合的模式。在具体操作中,要给学生提供心理学知识与方法,提高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理性认识,同时创设各种情境性的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情绪体验与具体行动中受到感染和锻炼,进而在平时生活中改变固有的行为模式。

    3.心理课程模式应符合全面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课程要坚持面向全体学业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设置适合教学对象的课程。同时,时代的变化对心理课程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学生面临不同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惑,这就要求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因此,心理课程模式需要坚持全面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
, http://www.100md.com
    三、心理课程的翻转模式探索

    学科课程内容是具有科学性的社会经验和自然经验,是一种“了

    解→体验(应用)”的课程。在学科课程中运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心理健康教育课恰好与其相反,是一种“体验→了解”的课程。那么在心理课程中是否能够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应该如何落实心理课程的翻转模式探索?

    (一)翻转模式心理课堂的评价

    教师在课前录制知识性的小视频供学生观看了解,课上以体验、讨论、实践和完成作业的方式进行心理课程的翻转课堂被称为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作为一种尝试,这种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心理课程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增加心理课程的时长

    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增加了心理课程的整体时长。当前,心理课虽然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学校的课时安排多为一周一课时或两周一课时,课时较少,且往往一课时只能涉及一个主题。通过录制视频供学生课后观看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增加心理课堂的隐性时长,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 百拇医药
    2.强化心理课程目标

    以往的心理课程是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式,即“体验—了解”式的课程,通过情感体验促进理性的认识和行为的调整。心理课堂注重设计巧妙、有创新点,意在引人入胜,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心理教师有时会避免让学生知道课程主题和内容设置,以免学生在认知上的先行了解削减其情感上的体验。而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本身是自上而下的加工模式,学生先了解课程主要内容,并在认知上有一个了解,从而在课堂中更有目的性地完成课程的体验与分享环节,进而思考如何调整自我行为。翻转模式打破了心理课堂的神秘性,让心理课程的三维目标更清晰,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和主动性地完成课程内容。

    3.提高心理知识的实践与应用

    一堂传统心理课程的时间约四十分钟,强调学生的体验分享与了解提升,而对于心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关注较少。心理课很少留课后作业,即使有课后作业,由于课时限制,对作业的检查和反馈也不及时,导致心理作业效果较差。因此,传统心理课只关注“情”的体验和“知”的了解,却忽略了“行”的实践,容易造成学生理论上知道该怎么做,情感上想要去做,却最终在行为上没有改变自己。而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将认知的内容(如心理学理论、方法、故事)提前到课前视频中去讲解,学生自己观看了解,课上的时间则集中以学生体验与实践为主,增加了对心理知识的运用环节。学生在课上完成作业,教师给予实时反馈,有利于学生的操作和行为调整。, 百拇医药(吕思琦)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