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12期
编号:13130727
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究及解决对策(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12期
     (二)发展自我决定能力

    发展自我决定能力的本质是使残障者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弱势,充满自信地去控制自己的生活。徐胜、张福娟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研究人员、学生、父母三方共同讨论对一名智障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发展,作了家庭支持干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干预,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9]。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智能偏低,发展迟滞,在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等方面有一些不同于正常儿童的地方,他们往往看到的是自己的劣势,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优点与独特之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为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通过教学材料和教学过程的特殊安排,将其遭遇失败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对个体的正确反应与尝试应给予描述性的强化和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开辟一个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社区,在这个社区智力障碍儿童可以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教师与同学的帮助。还可以通过提高自我决定的能力来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在家里,父母应教会其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买菜、做家务等,通过锻炼其生活技能来提高自我决定能力。
, http://www.100md.com
    (三)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其心理健康发展,对个人、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学校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场所,在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

    马珍珍等调查了上海市23所辅读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行情况,发现大多数学校的机构设置与运作不够完备,心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且专业水平有待提高[10]。培智学校应针对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及表现,自编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并配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智力障碍儿童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有弹性的教育。

    2.加强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科学研究已证明,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提高大脑神经系统的效率,并且使儿童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在体育活动中,儿童支配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表现越强,表现出的主体能动性就越高。因此,学校应多开办活动课堂与体育课程,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自我意识,激发儿童身体运动的内驱力,为人格培养和发展创造理想的体育环境,而促进儿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 百拇医药
    3.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主,注重优势发展

    从目前的研究看,研究者较多关注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问题,忽视了他们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针对传统病理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央教科所孟万金教授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对人性要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 进行解读,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从而塑造积极向上的美好心灵[11]。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各方面表现较正常儿童差,但我们不能因为缺陷而否定他们的一切,根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个体的智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互补的,每一位儿童都具有潜能,通过教育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12]。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其优势潜能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更加自信。

    4.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许多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和家庭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做一名合格家长的必要条件,也是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家长的不良心理素质是造成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主要因素[8]。马珍珍发现,弱智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其子女的行为问题有较好的预测力,家长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对其子女行为问题的影响较大[13]。因此,父母应进行心理调适,要接纳孩子,不要在乎不知情者的言语和眼光,主动寻求可用的信息和资源进行自我教育,并争取更多的社会帮助,夫妻共同担当起照顾孩子的责任,和睦相处,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 http://www.100md.com
    除此之外,社会应加强对这类儿童的接纳,促使其他个体对智力障碍儿童持积极态度,在各方面提供积极的支持,保证其在所处的环境中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

    网络。

    注:本研究为2013年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大项目“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西部特殊教育均衡发展研究(2013-TC-013)”,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不同语境下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语用特点与干预策略FSC主题互动游戏研究”(批准号:13XJC880005),2013年度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规划项目“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西部特殊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成果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福娟,江琴娣,杨福义.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4):824-827

    [2]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117.
, 百拇医药
    [3]刘春玲,马红英.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P132-135.

    [4]昝飞等.随班就读学生与正常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2002(3):31-32.

    [5]李柞山.智力落后儿童人格发展特征的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1998(6):79-80.

    [6]陈强.问题、原因与对策: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健康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8):26-27.

    [7]于素红,曾凡林.三种不同教育安置模式中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4):20-21.

    [8]江琴娣.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04(7):40-41.
, 百拇医药
    [9]徐胜,张福娟.促进智力障碍学生自我决定能力发展的家庭支持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7):39.

    [10]马珍珍,张福娟.上海市辅读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7):44.

    [11]孟万金.和谐社会呼唤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创新[J].中国特殊教育,2008(4):45-47.

    [12]何侃.资优残障人士培养的理念与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1(2):16-17.

    [13]马珍珍等.智力落后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对其子女行为问题的回归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5(4):48-49.

    (作者单位:1.新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乌鲁木齐,830013;2.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重庆,400715)

    编辑 / 杨怡 终校 / 于 洪, http://www.100md.com(王苗苗?李欢)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