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20期
编号:13124849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幸福课堂建设(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20期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总结了许多有效的活动策略,如语文课始的美文诵演、英语课始的小短文演讲、音乐课始的节奏演绎、美术课始的名作欣赏、科学课始的小魔术揭密、社品课始的新闻分享、数学课始的数独与魔方游戏等。这样的课始活动益处颇多:它帮助学生在学科知识技能方面实现了优化积累;它帮助学生很快从课间的玩乐情绪中调整过来,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自主活动,在第一时间暗示“我就是课堂主人”,及时强化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

    四、课中“10+X”实践练习,促成积极的流畅体验

    积极心理学提到一种幸福的特殊时刻——流畅体验(Flow)。处在这种时刻中的人内心充满相容、和谐的感受,个体感觉到认知高效、动机激发、无比的快乐和幸福。运动员所谓的“巅峰状态”,艺术家或者音乐家的“灵思泉涌”,其实都是流畅体验的感觉。

    如何在课堂上促成学生的流畅体验?我们提出了课中“10+X”实践练习的改革,具体要求为:在时间分配上,可以是一整块时间段的完成,也可以分成几个时间段达成,但10分钟的累计时间是必须的保证,其关键是教师需要把握好“动静结合”的课堂节奏,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在形式呈现上,鼓励进行写、说、做、表演、实验等多种创新,在专注投入与自我挑战中激活智慧灵性;在伙伴选择上,除了相对稳定的协作小组外,更鼓励在有限的课堂上作广泛的交流;在实践态度上,鼓励人人参与、积极专注、勇于质疑、敢于创新。
, http://www.100md.com
    需要进一步认识的是,流畅体验更是人在思考与行动中,苦苦挣扎后瞬间展现的光芒。若不苦苦挣扎,便体会不到光芒照耀自身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因材而施,让目标既不可轻易达成,也不能高不可及。为此,我们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人,明确每一项任务分别指向哪一个学生,或哪一学力层次的学生,努力设计多元化、开放式、难度呈梯次的学习任务,让每一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进行充分选择,获得“努力跳一跳,终于摘得桃”的意义感。如此,每个学生始终在适切的压力驱动下专注于学习,课堂涌动着生命成长的蓬勃激情。

    五、课内20秒异动管理,保护积极的情绪状态

    有愉快感受的情绪称为积极情绪,它能缓解由消极情绪造成的心理紧张,使人的身体保持活力和健康,从而增进幸福。积极心理学指出,个体每一次的积极情绪体验都会使原来的思想或行为模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一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因此在课堂上,我们需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情绪,以帮助他们的幸福感持续有深度地发展。
, http://www.100md.com
    然而,课堂“异动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地干扰着积极的情绪状态。这些异动事件主要包括:分心型——学生不注意听讲、自制能力差等;风头型——爱出风头,故意为难教师与同学,或与同学打闹嬉戏等;恶作剧型——伺机发难、故意捣乱等;纠纷型——同学争执、互不相让等。随着实践研究的深入,我们认识到,异动事件本身并不是主要干扰因素,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因势导利,成为很好的教育资源。破坏积极情绪系统的关键原因是,教师处理事件时没完没了地抱怨、不计后果地呵斥、生硬粗暴地阻止、无视尊严地发泄等行为态度。为此,我们设定了以“20秒”为时限,希望教师发挥最大的教育智慧,在最短时间里将课堂情绪迅速引导至积极状态。并重点推广了积极心理学的“安静时间”和“重新评估”两项策略:安静时间,是指面对偶发事件,通过“安静”为师生提供内省的可靠环境,反思所闻所见所行,这时结论并不重要,关键在于静默中的内省过程。重新评估,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身份去思考,比如“如果我是他……”“我想他这样做的理由是……”让师生在包容体谅中调整处于混乱状态的身心,做好情绪自控。

    课内20秒异动管理的探索,有效保证了课堂情感系统的健康安全,也对学生认知产生了积极影响,帮助学生在众多的课堂信息中进行有效追踪,去关注富有意义的部分,让课堂在积极健康的情绪中洋溢着智慧探索的美妙。
, http://www.100md.com
    六、课终零延时与课间零距离,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在人际关系的广泛范畴中,配偶、亲戚、亲密的朋友、同事等都与持久的幸福与幸福感相关联。其中,师生关系与学生的幸福感密切相关。笔者曾在本校开展了一次以 “幸福感”为主题的问卷调研,结果发现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地提到“最不喜欢老师拖课”“最开心老师和我们一起玩”。为此我们提出了“课终零拖延”与“课间零距离”两项改革,以培养积极的师生关系。

    “课终零拖延”的落实最大的障碍来自于教师的理念偏差。许多教师认为“我多讲一些,是为了学生好,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是一种无私的行为。”为此,笔者首先帮助教师认识到拖课的消极影响,如剥夺了学生课间上厕所、喝水、游戏放松、准备下一节课等权利,极大侵害了学生的主体性;为了自己的课要讲完,而影响了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质量,是一种自私的行为;更为严重的是,极有可能引发学生对教师的厌恶感,继而厌恶该学科,厌恶课堂,甚而扩展到产生厌学情绪。其次,在行动中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至少有两处结尾预设。同时,在每次下课前五分钟,以“叮咚”铃声提醒教师预备结课,并设计较长时间的下课音乐“干扰”教师的拖课行为。我们还设计了“拖延症温馨处方”,上面写了“课间好时光”等小诗,并配有生动的插图,由班上的“学生校长助理”在课后悄悄递给有延课行为的教师,予以俏皮又不失温馨的提示。随着“拖课”现象从减少到消失,学生的课堂幸福感获得了提升。
, http://www.100md.com
    “课间零距离”则倡导教师提早候课,与学生共度课间:可以指导学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充分准备,可以与个别学生沟通谈心,可以询问学生课堂上的收获与困惑。尤其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游戏、亲密谈心,在零距离交流中让情感亲密无间,并发现平时难以捕捉到的细节,如学生的兴趣倾向、性格、同伴关系、家庭关系等,为课堂上因材施教作好相关信息的收集铺垫。这样的课间10分钟安全、愉快、有意义,成为幸福课堂的重要延伸与前提

    保障。

    总之,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视野下,我们的幸福课堂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快乐、积极参与,获得幸福感的成长,将每一节课变成学生幸福人生的精彩积淀。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外国语实验小学,宁波,315040。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百拇医药(张瑶华)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