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围城内外 > 解读婚姻
编号:13124253
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22期
     儿童人格的发展受父母关系中的消极方面影响更大,如父母间的冲突。父母间的冲突主要指夫妻之间由于意见不一致而引起的言语或身体的攻击与争执,它可由冲突发生的频率、强度、内容、风格(公开的/隐蔽的)及冲突是否得到解决等特性来描述。尤其是暴露在儿童面前的婚姻冲突,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破坏性更大。Cummings 等人的实验研究发现,目睹成人激烈争吵后,儿童对同伴的身体攻击或言语侮辱行为增多[14]。刘湘玲、王俊红等研究发现,父母婚姻冲突会影响问题少年的人格、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问题少年更倾向于采用逃避、幻想否认、发泄情绪等消极的方式应对,父母婚姻冲突的强度、次数、内容以及冲突解决和应对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情绪稳定性,长期生活在婚姻冲突家庭里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甚至丧失生活目标[15]。孟彬、张炳奎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和睦家庭的学生情绪更加稳定、对人更加友善,而离异家庭的学生容易出现焦虑、易怒、自卑、孤独、压抑、封闭及厌恶交往等个性特征[16]。

    父母婚姻冲突不仅影响夫妻双方的身心健康,也对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戴晓阳等学者研究发现,离异的家庭背景在不同程度上会对儿童的自我意识和人际信任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17]。张静、石淑华等以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父母关系融洽、家庭气氛和谐的儿童其自我意识水平明显高于家庭关系紧张的儿童,生活在融洽、和谐家庭氛围中的儿童明显更自信,对未来充满希望[18]。孙莹以初中学生为被试,研究发现,初中生对父母婚姻冲突的知觉与其自我意识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父母婚姻冲突越严重,子女的自我意识水平越低[19]。
, 百拇医药
    (三)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

    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儿童期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它包括外化的行为问题(如多动、攻击、违纪等)和内化的行为问题(如抑郁、强迫、焦虑、社交退缩、躯体主诉等)。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父母因素和儿童自身发展诸多因素存在密切联系。大量研究表明,父母婚姻质量既与子女的攻击、激进和违纪等外显行为问题呈负相关,也与子女的焦虑、恐惧和社交退缩等内隐行为问题呈负相关。在发生婚姻冲突时,父母的敌对、生气、退缩和情感疏远等,还能够直接或间接预测儿童多年后的焦虑、社交退缩和反社会等内隐和外显等行为问题 。

    梁宗保、张安慰等学者采用母亲报告的形式,对474 名学前儿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考察完整家庭中父母婚姻质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及儿童努力控制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父母婚姻质量对学前儿童的外显和内隐行为问题均有即时的负向预测作用,即父母婚姻质量越高,儿童的外显和内隐行为问题越少;儿童的努力控制对其当前、后期的外显和内隐行为问题均有负向预测作用,即儿童的努力控制能减少儿童的外显和内隐行为问题[20]。
, 百拇医药
    李剑侠、郭菲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中2008 年的横断数据,对其中3718 名11 到19 岁的在校女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婚姻质量、教养行为和外化问题存在两两之间的显著相关。父母婚姻质量与监控和说理呈显著正相关,与严厉呈显著负相关;婚姻质量本身对外化问题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好的婚姻质量能预测女孩较低的外化问题,较差的婚姻质量可以预测女孩的高外化问题[21]。卢长娥以学龄前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关系。结果发现,行为问题组儿童的父母婚姻质量各因子分均低于行为正常组儿童,且在大部分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儿童行为问题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是夫妻交流、解决冲突方式、性格相容性、过分理想、经济安排、业余生活、子女和婚姻、与亲友的关系。父母的婚姻质量越差,其子女发生行为问题的概率就越大[22]。进一步研究发现,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的各种焦虑症状关系密切,婚姻关系中的性格相容性、夫妻交流、婚姻满意度、解决冲突的方式、经济安排、业余活动、子女和婚姻、与亲友的关系等因素与幼儿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低婚姻质量家庭的幼儿其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高婚姻质量家庭[23]。
, 百拇医药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父母婚姻关系的冲突、破裂以及低满意度会导致儿童学业成绩落后、同伴冲突等诸多的不良社会适应问题。父母婚姻冲突通过影响孩子所处的家庭功能和亲子关系,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同伴关系。陈红香、郑建梅研究发现,儿童对父母婚姻冲突的感知越强烈,他们的同伴关系越差,相反儿童对父母婚姻冲突的感知越弱,同伴关系越好。儿童感知的父母婚姻冲突的内容和解决方式可以很好地负向预测同伴关系中的社会喜好和朋友数,而冲突频率则对社会影响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在频繁爆发冲突的家庭中,孩子可能出现社会退缩的倾向,为了逃避责备以及自责,他们会选择一种自认为安全的生活模式( 尽量不引起他人的注意)生存下去。这种退缩影响了儿童与其他人的正常交往活动[24]。

    三、研究启示

    家庭是由婚姻、亲子和兄弟姐妹等子系统按照一定的层级结构组成的生态系统,整体对外发挥作用,具有自我平衡和自我组织的功能;家庭子系统内所有成员的行为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婚姻关系是家庭系统的核心和关键要素,父母婚姻状况会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影响长期生活于其中的儿童。父母婚姻满意度越高,矛盾冲突越少,就越能够团结一致共同促进家庭内部的凝聚力,更倾向于对子女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对家庭形成一种安全的归属感。相反,如果父母婚姻质量较差,父亲或母亲在夫妻子系统中会感受到更多的负性情绪和行为,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把这种负性情绪和行为迁移到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从而间接破坏亲子间的关系,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抑郁、社交退缩等问题,影响孩子的学业、同伴关系等社会适应状况。由此可见,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财富,不是更多的教育投资,而是营造和谐美满的婚姻,给孩子创设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成长环境。, 百拇医药(丁彦华)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围城内外 > 解读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