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青春期保健 > 青少年成长
编号:1312415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特殊青少年中的应用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23期
     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青少年的研究展望

    孟万金教授在2002年首次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想,并于2008年发展出成熟的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模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特殊青少年的特殊需求,关注特殊青少年自身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认为教育应以发展性、预防性为主导,主张通过发展来化解问题。目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对特殊青少年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未来的研究有望在以下方面继续深入。

    1.扩展研究的对象范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在指向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的基础上,应特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并且还应包括教师和家长。使所有人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从而构建起新型的教育结构内在的双主体的平等关系[1]。因此,未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探索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处境的特殊青少年的心理社会特征,制订个别教育计划,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 http://www.100md.com
    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力。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学校的全部课程里面,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里得以全方位展开。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3.独立开设和完善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受到了极大关注,但是其发展缺乏独立性,往往依附于其他的教学内容上。因此,学校应配置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更专业的方式来完成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的培育。

    4.整合家长力量,共同优化成长和教育环境。研究表明,智障儿童心理健康与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生活快乐程度、家长和教师的关爱、对家长和教师的满意度是影响智障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长期处于不良氛围中的智障儿童容易形成冲动、愤怒、攻击等不良心理和行为表现,甚至导致生理机能的失调[3]。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整合家长的力量。学校可通过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缓解家长的心理压力,使家长参与到子女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 百拇医药
    5.其他方法。网络通讯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因此可以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个人心理健康档案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在对特殊青少年的应用上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学校、社区等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合作性和益智性游戏活动、情景剧表演、角色扮演等,也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提高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

    四、总结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特殊青少年要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对特殊青少年自身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引导其建立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良好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等。特殊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同普通青少年一样,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心理健康的意义重大。当前,关于特殊青少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相信在未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深入和细化。

    参考文献:

    [1]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41—45.
, http://www.100md.com
    [2]余益兵,方明,陈晓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 .

    [3]徐菡.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启示[J].科技创业,2011(8).

    [4]宋广文,周方芳.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教育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0(10).

    [5]吴卫明.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初探[J].教育教学研究,2012(59).

    [6]沈明泓.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性科学,2012(5):54-60.

    [7]刘盈江.培养轻度智障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J].现代特殊教育,2008(6):13-15.

, 百拇医药     [8]金芳.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研究进展与走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28(4).

    [9]孔宪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与心理援助策略——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价值新探[J].中国特殊教育,2010(9).

    [10]袁茵,刘红羽.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解析[J].现代特殊教育,2008(6).

    [11]张春燕,沙燕.以艺术教育为载体,促进智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6).

    [12]孟万金.中国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推广[S].中国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暨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调查与数据库建设“课题研讨会.北京:2009—10—18.

    [13]江琴娣,张福娟.轻度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形式与方法[J].心理科学,2007,30(2):408-410.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于洪, 百拇医药(李丹)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青春期保健 > 青少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