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2784075
积极心理视野下的生命教育实践及思考(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第20期
     让阳光有多爱我们就有多爱你。

    结合上例中的文字,分享积极心理学所指的“明白别人的动机和感受”给你带来的生命启示是什么。

    【案例反思】

    “同理心”的智慧,“理解别人的动机和感受”一直是教育的难点,实践证明口头的灌输和道理的讲解已经使我们的教育走入困境。教师在教育中要突破难点,势必要改变方式引用一些生动的素材,“唤醒”孩子的“同理”智慧。以上案例可以帮着老师们领悟这个问题,并尝试去描述一些生动的情景,进行教育,打破灌输,实现另外一种“唤醒”形式。

    二、践行积极心理学开展生命教育的价值展望

    微小情境的心理描述“唤醒”教师对积极品质的深入理解,当教师被“唤醒”的同时,也必将以同样的方式改变教育中的“灌输”行为。

    这种情境的建构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刻板的定义、精确的诠释或者是严谨的逻辑并不能打动老师,老师们喜欢这种建构情境的方式,这种建构,直接把教条式的“灌输”变作一种“唤醒”,给我们探索积极心理品质教育,践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方式和经验。

    1.打破刻板的定义和概念,使积极心理学的量表生动起来

    积极心理学通过元分析研究,结合了心理学、哲学、文化和宗教等各方面的成果,总结出6大类24项积极人格,并认为这些积极人格是人类共通的。24项积极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学的积极品质量表。在诸多译本中,这种量表的表述和诠释基本一致。毋庸回避,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关于积极品性的诠释带有文化的距离,它表现出局限性。

    笔者用生动的笔触建构一些诠释的意境,以此描述每项积极心理品质或人格,在生命教育角度,使其与生命价值世界生动接轨,促进亲近性、加深理解性、丰富体验性——把积极心理品质的刻板量表变成一张生动的生命教育画卷。

    2.开发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资源,使积极心理学的成果得以广泛运用

    这种形式仿佛开凿了一个泉眼,把教师和学生过往生活中的宝贵资源挖掘出来,成为一种优势教育资源。生活经验和经历的故事化改写只要用心,是很容易做到的,所以一旦学会和运用这种方式,这种资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撰写和分享资源本身就是一种生命教育,师生经历生命的觉察和反思

    在教育生活中,师生都需要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并形成优秀人格,对品质的诠释有些是从教师角度,有些是从儿童角度,它们都围绕着教育生活和人的生命成长。这种方式本身就伴随着生命教育和生命成长。

    总之,品质的教育需要打破给予定义和要求的方式,而要以“唤醒”方式进行探索。而这种从心灵感受出发的建构和意境的描述,好像一个人站在星空下思考生命。这些资源直接触摸心底最柔软且智慧的地方。这种特别的方式让我们从脚下出发,对生命保持眺望敬畏,让我们领悟:教育不是把人引路到一个竞技场或荒漠中,是要人回归到他的故乡。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北京,100026)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 曹朦升, http://www.100md.com(张群智)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