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5年第20期
编号:12784294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第20期
     (二)增进积极的情绪体验,强调课程发展主体

    1.转换师生关系

    曾有位教授说过:“只有自己拥有一个春天的生命,才能帮别人创造一个生命的春天。” 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努力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受能力,还要用积极心态去看待发展中的学生,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他们身上各方面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促发他们内心深刻、积极的心理体验。在传统主流心理学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常常把自己当作教育者,而把学生当作是“问题学生”,认为咨询过程就是帮助“问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对心理教师又爱又怕,希望跟教师多交流但又怕自己的心事在心理教师这块照妖镜下无所遁形,平等的主客体关系变得对立起来。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成长的、发展的个体,不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心理教师应该是学生成长路上加油鼓气的陪伴者和充满喜悦赞叹的欣赏者。

    2.优化教育内容

    第一,根据年级特点,实行分层教育。

    根据不同年级层次,有侧重地进行教育,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适时性和延续性。一年级新生初到一个新的环境,生活上学习上容易产生不适,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厌学等消极反应,针对新生我们主要是适应性教育,应帮助新生尽量多地了解学校的方方面面,尽快适应新环境,根据新环境的特点调整自己的行为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