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5年第24期
编号:12778211
国内外师幼互动的研究进展(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第24期
     六、特殊儿童的师幼互动研究

    针对特殊儿童的师幼互动研究少之又少。我们将找到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教学辅助工具为幼儿和教师提供交流平台。熊威和李婧[7]指出:交互电子白板借助近似于黑板和触摸屏的特点,特殊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操作,从而对美术知识中的抽象问题具体化,电子白板为师幼充分互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利用艺术等策略提升互动效果。周红[8]认为,美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疗法,可以鼓励、引导幼儿通过绘画、雕塑等美术活动表达出情感,并围绕创作过程和作品与教师开展互动,达到协调、整合其身心的目的。目前,美术治疗在欧美已广泛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和教育,将美术治疗应用于特殊儿童时,应构建安全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给予支持与接纳、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游戏引导美术创作活动、鼓励并尊重儿童自己对作品进行解释等。
, http://www.100md.com
    (3)与特殊幼儿互动时的注意事项。蔡晓兰[9]认为,与特殊幼儿互动时教师需要有耐心,尊重幼儿个体间的差异,理解他们的特殊行为,真正关注到他们的特殊需要。教师的言行和态度将直接影响学前特殊儿童是否感到被接纳。教师要细心观察、了解特殊儿童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这样才能给他们提供真正平等的机会。

    综上可知,我国对于特殊儿童的师幼互动研究量少,研究深度较为浅显,缺乏科学的、可操作、可推广的经验。

    七、思考与展望

    回顾近十年师幼互动的研究脉络,可以发现:师幼互动研究正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他们对师幼互动的意义、结构、类型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成果。研究视角越来越开阔,从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多元的视角开展研究,这让师幼互动的研究成果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研究态度客观务实,用数据说明问题;成果丰富真实,可推广借鉴;注重学习国外及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同时也呈现出研究内容多为师幼互动结构、现状策略、意义类型等内容,研究主题、对象及视角方面较为单一的特点。而这些,能为我们后续的师幼互动研究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 百拇医药
    (一)研究内容:关注现状与发展技能相结合

    现有的研究多用消极的观点看待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较少积极地去发现教师和幼儿在互动过程中的需要和潜力。国内研究所提出的策略较为宏观,其内容“言之有理”,但针对教师和幼儿“操之有物,行之有效”的具体技能较少。相比较而言,国外的研究关注具体的技能养成,为教师和幼儿提供具体实用的技能。国内研究受研究周期的影响,其研究内容多为静态的,而像国外的跨度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研究非常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研究的深度。

    (二)研究主题:教师发展与儿童成长相结合

    现有的研究多是关注教师怎样改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但对于师幼互动的主体——幼儿的发展,尤其是对幼儿师幼互动技能发展的研究较少。本文介绍了关于师幼互动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概念形成影响的相关研究。在今后研究师幼互动时需要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重视幼儿技能的获得和心理的发展,从而帮助幼儿顺利地实现从家庭到幼儿园到社会的过渡。
, 百拇医药
    (三)研究对象:关注普通儿童,兼顾特殊儿童

    绝大多数的师幼互动研究是针对正常幼儿的,对于特殊幼儿的师幼互动研究很少,仅有少量涉及聋儿、问题儿童、情绪障碍儿童的师幼互动研究,关于智障幼儿的师幼互动研究几乎没有。在交流互动中,特殊学生的表达和接受能力都非常有限,需要教师非常敏锐地观察、辨别和分析信息,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反馈;他们理解语言、指令的能力差,需要教师在互动时指令清晰、明确,辅之以表情、体态语等,从而帮助他们正确地接收信息。综上可知,特殊儿童的师幼互动更重要,也更困难,需要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四)研究视角:行为问题与情感支持相结合

    情感互动可以让幼儿养成自尊、自爱、不怕困难、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促进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而现有的研究多以矫正师幼互动中幼儿和教师的理念和行为问题为关注点,较少关注到情感交流和支持,这是当前师幼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
, 百拇医药
    国外研究表明,师幼互动中教师的教育支持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呈正相关,教师的情感支持与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呈正相关。新型师幼互动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自己的情感感染幼儿、支持幼儿。“关注情感,提供支持”是今后师幼互动研究的重要切入口之一。

    注:本文为2013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医教结合视角下智障儿童师幼互动能力研究”(课题编号:B13061)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吕燕. 积极建构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J]. 山东教育,2006,(15).

    [2]叶子. 师幼互动的内容分布及其特征[J].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9,07(3):10-12.

    [3]陈淑萍,林国芬. 建构良好师幼互动的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05,10(10):36-38.
, http://www.100md.com
    [4]王建梁,廖英丽. 高校参与农村教师培训的范例——美国密苏里州教育更新区计划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2007,(01):12-16.

    [5]黄瑾,田方. 幼儿园半日活动情境下的师幼互动研究——基于CLASS课堂互动评估系统的观察分析[J]. 上海教育科研,2013,(10).

    [6]Hamre B K,Pianta R C. Early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and the trajectory of children's school outcomes through eighth grade[J]. Child Development,2001,72(2):625-638.

    [7]熊威,李婧. 信息化教育中的互动关系研究[J].信息通信,2013,10(10):120-120.

    [8]周红. 浅谈美术治疗与儿童美术治疗[J]. 学前教育,2008,(03):8-9.

    [9]蔡晓兰. 在互动中帮助听障儿童适应学前融合教育[J]. 现代特殊教育,2013,(03):32-33.

    (作者信息:1.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上海,200125;2.上海市教科院,上海,200032)

    编辑/王抒文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呼琼霞 马珍珍)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