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6年第4期
编号:12770390
无名的“木柴”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4期
     比利时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斯·梅特林克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苹果树下读书的农民、看一场高雅戏的小市民、走向田野或者到城墙上看日落的工人,他们都把一根无名的、无意识的,可绝不是不重要的木柴投进了人类的大火之中。”

    教育教学中,这样的“无名的,无意识”的木柴很多。当好多人两眼紧盯着考试分数时,另外一些人却注重人性的丰富与纯化,比如陪孩子一起帮小鸟筑窝、玩泥巴、给孩子当马骑、做孩子最可靠的盟友,等等;当好多人把孩子的幸福窄化为谋生的手段时,另外一些人却把孩子的幸福视域扩大为爱、责任与义务、心灵的成长与精神的自由,比如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打电话、去远航、种植点什么,等等;当好多人引导孩子们抓住到手的眼前利益时,另外一些人却透过物欲的重重屏障,引领孩子们走向更辽阔的精神世界……这部分人就是“把一根无名的、无意识的,可绝不是不重要的木柴投进了人类的大火之中”。

    网上盛传美国孩子暑假要做的100件事,其中包括:做个香蕉冰淇淋圣代、玩音乐椅的游戏、观察小鸟、去水上乐园……这样的“虚活动”,在中国家长看来,几乎就是“无名的、无意识的木柴”。但是,这样的“木柴”的“投进”和“燃烧”,却能够开拓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阅历,充实孩子们的心灵,锻炼孩子们的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所以,一个孩子的身体和精神成长史中,不能缺少这样无意识的“木柴”。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直奔结果而去的清晰可见的“主线”固然重要,但相伴在旁边的“侧线”“隐线”“暗线”也同样重要;直奔标准答案的“顺畅”固然华丽,但生活、儿童和世界本身的遭遇和价值更值得关注。

    一位家长曾经这样说:“一直以来我都希望孩子在一个原谅、包容和关爱的散发着人类自然天性的环境中成长……”何谓“自然天性的环境”?我想,当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辗转,不再是单一化而是多样化,不光光是考试分数,也是生命中应有的那些“虚活动”的“投入”和“伴随”,那么,孩子们成长的环境就离“自然天性”不远了。著名作家林清玄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对于一朵美丽的花,它脚下卑贱的泥土是一样珍贵的;对于一道绚烂的彩虹,它前面的乌云与暴雨是一样有意义的;对于一场精彩的电影,它周围的黑暗与它是同等价值的。”当更多的人因为把这样的“泥土、乌云、暴雨和黑暗”都当作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人类的大火”里的“绝不是不重要的木柴”也就愈来愈多,而所谓“自然天性的环境”也就愈来愈丰沛,愈来愈辽阔。

    好的教育,不应该刻意去剔除那些“无名的、无意识的木柴”。所谓“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切不可置“春夏”而不顾,直接去“秋收”。教育的大火之中,如果缺少那些绵绵不绝的“木柴”的加入,教育将流于空洞。且让我们停下来,做一根无关紧要的“无名的,无意识的木柴”,并且召唤更多的人一起为此“加柴烧薪”,一起加入“人类的大火”的燃烧。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职业中学,金昌,737200)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 百拇医药(张德春)